大陸民眾在銀行的存款屢屢消失

人氣 5476

【大紀元2015年01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任義綜合報導)作為全球儲蓄率最高的國家,中國大陸民眾習慣將錢存到自認為安全的銀行,在系統風險越來越高的情況下銀行業也亂象紛呈,近日杭州曝出多家商業銀行的42位儲戶,總計9505萬元存款消失,而類似的存款「失蹤」案件已經屢屢發生。

法律界人士稱存款消失索賠幾乎不可能

截至2014年末,中國金融機構的各項存款餘額高達116萬億元。然而,民眾自認為十分安全的銀行存款,近期卻在多地頻頻出現失蹤:浙江杭州42位銀行儲戶發現,總計9505萬元存款僅剩少許甚至被清零;瀘州老窖等知名企業存款也出現異常,近3個月就有存在農業銀行、工商銀行的5億元不知去向。

據大陸官媒1月16日報導,近期類似的存款「失蹤」案件在浙江、河南、安徽、湖南等地屢屢發生。儲戶的存款往往被銀行內部人員通過各種手段盜取,儲戶在櫃檯存錢時,資金被存入銀行後立即被轉到其它賬戶上。有些銀行櫃員違規將儲戶存款直接轉賬給缺錢的企業,從中賺取「中介費」。

對於存款能否索賠追回,北京中銀律師事務所律師徐玉平稱,現實情況索賠幾乎不可能;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教授張宗新表示,儲戶與銀行間構成的是儲蓄合同關係。存款如果通過銀行系統丟失,銀行要承擔責任。

銀行推責任民眾維權難

近年來,存款消失事件屢屢發生,例如在2005年,湖南衡陽市民胡國慶將1500萬元存入工行湖南衡陽市白沙洲支行,不久後卻只剩下600元。經查實包括該支行行長的弟弟在內的3人,偽造了存款人留存在銀行的公司印鑒,並在銀行順利掉包印鑒後取走存款。

2008年,浙江台州人張菊花女士將900萬元存入工商銀行江蘇揚中支行。存款到期後,卻發現已被銀行營業部主任轉走,用於償還個人債務。經過6年訴訟後,銀行在2014年仍被判定無過失。

2014年6月12日,河北省邢台市市民劉保芹銀行卡上2.9萬元的存款絕大部份消失,只剩下22.22元。劉保芹靠賣雪糕的微薄收入度日,她對媒體稱,「我今年快60了,都不會用自動取款機,平時取錢存錢都是通過櫃檯辦理,我從來沒有開通過網銀,也不懂甚麼是網銀。這個卡我一直就帶在我身邊,沒有丟失過。現在家裏有病人用錢救命,可錢沒了我該咋辦」?

在民眾維權的過程中,商業銀行卻頻頻要求民眾自己取證,否則對丟錢不負責,在沒有書面證據和錄音的情況下,銀行往往不承認自己的責任。面對存款冒領、丟失等質疑,商業銀行往往將責任推到員工個人身上,甚至聲稱都是臨時工干的。有些銀行聲稱冒領人提供了儲戶姓名、開戶時間、賬號及住址等信息,因此責任在於儲戶洩露了個人信息。

責任編輯:孫芸

相關新聞
浙江P2P公司涉非法吸收存款2.8億
陸興業銀行存款減少41億  不良貸款劇增
大陸股份制銀行存款全降 行業危機顯現
大陸16家上市銀行三季度存款減少1.5萬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