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再度逼近「跌停」 震盪中港經濟

中國經濟減速人民幣進入貶值通道 市場關注港金融體系風險

人氣 11

【大紀元2015年01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梁珍、賀詩成香港報導)週三(1月28日),人民幣再度逼近「跌停」最低6.2476。此前,1月26日,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一度暴跌500點,下跌幅度逼近中間價的2%,幾近跌停,亦創8個月收市低位。雖然昨日(27日)在中資大行午後出手大力賣出美元情況下,人民幣止跌回升,較前一天升107點,收報6.2435元,不過專家認為,難挽人民幣頹勢,並預期人民幣進入貶值周期。

人民幣再度逼近「跌停」

人民幣即期今日(1月28日)大幅走低,最低6.2476,較中間價折價一度達1.948%。

週三人民幣即期開盤報6.2380,昨日收盤報6.2435。中國央行今天設定的中間價為6.1282,上調82個點。中國央行允許人民幣現匯在中間價上下2%的幅度內波動。

目前精明的投資者已經開始選擇撤離中國,月初香港首富李嘉誠突如其來宣佈將長和系註冊地從香港移至開曼群島後,另一地產富豪李兆基也傳出拋售旗下香港資產,投資界紛紛揣測李嘉誠的風向標,意味著看淡中港經濟,亦有分析預料人民幣資產將大幅貶值。

大行看淡人民幣走勢

1月26日,人民幣即期匯率跌幅最高超過1.94%,幾乎接近人行規定的2%上限。人民幣此輪下跌始於2014年10月,但似26日般逼近跌停邊緣仍屬近年首次,再結合23日央行大幅調降人民幣中間價,分析指其中的信號耐人尋味。

路透社援引上海某商業銀行交易員的評論稱:「中國央行近幾個月來一直容忍人民幣貶值,如今包括歐洲在內的全球各大央行的寬鬆行動可能會進一步推動中國央行主動引導人民幣走弱。」

法國巴黎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及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部主管陳興動昨日表示,看到人民幣兌美元有持續下行壓力,因美元升值勢頭尚未完結,預期至2015年底為止。儘管中國(共)政府主觀上同意人民幣貶值,但他認為大幅貶值機會不大,預期人民幣兌美元今年跌3%。

套利資金加速撤離

對於此波人民幣貶值,市場普遍認為是由於希臘大選結果打壓歐元跌至11年低位,加上美元指數持續走高所致,此外亦和國際套利資金的撤離有關。

據《21世紀經濟報導》引述交易員表示,人民幣出現這麼大跌幅,很可能是「日本大媽」撤離,因為人民幣過去幾年持續單邊升值,市場瀰漫著大量套利資金,當中最流行是人民幣日圓套利交易。

上周歐央行大幅放水令歐元大跌,日本大媽大舉撤離,引發日元匯率反彈,這壓縮人民幣和日圓套利交易的匯兌收益,只要匯率趨向雙向波動,就存在虧損風險隱患。

同時,銀行與企業避險購匯的買盤與不惜一切代價加速撤離的套利資金,共同構成使26日早盤人民幣即期匯率一度逼近跌停的資金力量。

一家國際投資銀行人士表示,這些套利資金對各國央行貨幣政策動向非常敏感,都是「有備而撤」的,都在豪賭人行為了保經濟增長,會默許人民幣適度貶值,因而加速撤離人民幣,甚至轉而押注人民幣貶值套利。

濫發貨幣 惡果浮現

大陸著名財經評論員牛刀向大紀元表示,歐洲央行QE給人民幣帶來一定影響,同時日元、歐元、英鎊等主要貨幣下跌,如日元下跌了20%,歐元下跌了17%,英鎊下跌了3%,亦對人民幣施加壓力。

不過牛刀稱,人民幣貶值歸根結底是中共政府30年濫發貨幣製造泡沫的最後結局,以12月份為例,廣義貨幣供應量(M2)從11月份的119萬多億增加到12月份的122萬多億,加印了2.5萬億的基礎貨幣。

牛刀說:「美元一直升值,中共政府需要花錢來保證人民幣兌美元不下跌,但並沒有這麼多錢可以花。中共政府過去一直用印鈔來掩飾潛藏問題,鈔票濫發注定導致貶值。」

他直言,濫發貨幣導致中國匯率貨幣泡沫、股市樓市泡沫面臨破滅,中國銀行出現倒閉、中國央企出現破產的現象會出現,「大陸和前蘇聯是一回事,全都是一種虛假的繁榮撐在那裏,但撐不了多久,垮起來是一下子的事情。」

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走勢。(大紀元製圖)

瑞銀:人民幣貶A股或受壓

瑞銀證券昨日發表報告稱,如果人民幣近期貶值,A股市場可能受壓。經驗所得,新興市場貨幣貶值,都伴隨著資本流出和股市回調。

就板塊而言,金融和地產行業最為受累,而人民幣貶值亦可能導致短暫資本流出。由於內地開始出現債券、信託和房地產債務違約事件,海外投資者對中國宏觀經濟的擔憂情緒可能增強。

瑞銀表示,人民幣貶值將對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造成影響。從資產負債表的角度來看,航空和房地產行業板塊可能最受影響。利好板塊方面,以外貿出口為主導的行業將受惠人民幣貶值,其中紡織服裝、玩具鞋帽等將是最大受益者。

大和早前發表報告稱,自美國推出量化寬鬆措施以來,已有超過1萬億美元流入大陸進行套利活動。但聯儲局宣佈退市,市場預期美國加息,美元走強後,去年第二及第三季,大陸資金流出規模達1,330億美元。人民幣貶值將進一步加速資金流走。

人民幣貶值或衝擊香港銀行業

有市場人士警告,人民幣持續貶值將衝擊香港金融體系。大和資本執董兼經濟研究副主管賴志文曾表示,如果人民幣持續貶值,將對香港銀行業造成衝擊,與中方最接近的銀行危險性最大。因為很多香港銀行放貸給大陸企業,甚至高風險企業,以套取人民幣升值息差,但現在升值逆轉,如不補倉補救就將會有很大的損失。

根據金管局數據,第三季本港銀行業對中國內地相關貸款總額(包括貿易融資)增至3.058萬億元,佔銀行總資產14.7%,是歷來新高。其中3萬億元放貸中,近一半借予國企,民企佔近2成,其餘約3成則借予外資在內地設立的企業。

財經專欄作家股榮亦形容3萬億元的內企放貸,會成為港銀的負資產,「如果壞賬有1%,已經涉及300億元」。

外匯基金增人民幣受質疑

香港金融管理局。(余鋼/大紀元)

金管局昨日公佈外匯基金去年外匯投資錄得巨額虧損527億元,以金額計是1994年以來最大。金管局總裁陳德霖估計,今年投資環境會更困難及複雜,不過他表示中長線看好人民幣走勢,外匯基金在人民幣資產的投資額度有所增加,銀行間債市的投資規模由300億元人民幣增加至600億元人民幣。至於QFII(合資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額度則由15億美元增至25億美元。

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經濟學家關焯照承認今年的投資風險大,因為擔心美元會大調整,還有息口升難做,認為港府增持人民幣資產可以理解,搏人民幣升值。

不過牛刀直言,人民幣跌已經成為常態,金管局在巨虧下,仍增持人民幣資產對香港不利。「他增持人民幣資產完全錯誤的,人民幣資產肯定是要暴跌的。估計是為了討好中央,才這樣做的。這樣做是完全錯誤的,對香港沒有好處」。

他還認為,李嘉誠的逃離香港是一個風向標,對中港投資者都是一個訊號作用。

分析稱李嘉誠撤離 人民幣或暴跌

2015年1月9日下午,李嘉誠旗下長和系突然宣布兩家上市公司重組合併,並在開曼群島註冊兩家離岸公司分別負責地產和非地產類業務。(PHILIPPE LOPEZ/AFP/Getty Images)

月初香港首富李嘉誠突如其來地宣佈重組和記黃埔和長江實業,將公司註冊地從香港移至開曼群島,也因此重登亞洲首富。投資界曾紛紛揣測,此舉意味著李嘉誠看淡中港經濟,並預料人民幣資產將大幅貶值。

隨之而來的是,地產富豪「四叔」李兆基日前也傳出拋售香港資產,或以150億港元的價格,出售香港宏利金融中心寫字樓。此外,恆基名下還有多棟商業物業正在洽購出售。外界擔憂未來若引起其他大老闆與外資跟隨,恐造成中國資金大失血。

中國知名投資者、喜投網董事長黃生在21世紀網發文指出,李嘉誠是中國最優秀的投資購併大師,掌握趨勢無與倫比。黃生解讀,李嘉誠肯定聞到了一些變化才作出如此重大決定,李嘉誠2013年和2014年上半年撤離中國樓市,當時所有人都批評他,後來卻不得不佩服李嘉誠的精明和洞察,在中國房地產泡沫最頂峰時退出。

他點出李嘉誠撤離背後代表人民幣和人民幣資產可能暴跌。李嘉誠之前大賣中國房地產,現在全力進軍歐洲,都是明證。

責任編輯:何嘉林

相關新聞
港股突急瀉620點 PMI反映大陸經濟繼續轉差
分析:大陸通縮風險恐波及世界
人民幣匯率再跌破6.23關口
大陸經濟孕危機  專家預測2015房價大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