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生活成本見漲 華埠一元菜市人頭湧

人氣: 28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5年10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每天下午4點半,華埠勿街市場裡的果蔬舖陸陸續續開始「收市」,有兩名年輕人推著小推車,開始在勿街果菜市場的人行道旁,把收集的剩菜處理後按種類分揀成一袋袋,一棵菜剝去幾片皺巴巴的外包葉子,裡面部份還完好無損,一顆白蘿蔔切去一角,蓮藕切頭切尾的,還有番茄、圓椒…,1元一袋售賣,總能吸引大批長者光顧。

退休大媽專買一元菜

9月29日下午6點半,天已經擦黑,華埠中國城超市對面,勿街130多號的幾家賣果蔬的商鋪前,人頭湧動,62歲的包大嬸已經很有經驗,直奔勿街139號攤檔那些堆成一堆、「一口價」的便宜菜而去。

「每晚6~7點收市,6點半前後是最喧騰時節,菜販普遍會處理一些快要壞掉的蔬菜水果,這時候有很多的『1元菜』可挑,菜只是蔫巴了,泡泡水就好,大部份還可以吃的。」 包大嬸說,甚至還有福州人騎著腳踏車來,一買就買20元送到餐館。

「撿」到了便宜菜,包大嬸覺得很有收穫。包大嬸和老伴都退休了,現在兩人退休工資合起來1, 000多美元,儘管這些是剩菜,但比正常菜價便宜一半,「平時1~2元/磅的菜,現在一元能買3~5磅,我倆夫妻一天能省下3~4元,一個月下來能省個100元了。」

專門來撿便宜菜買的劉女士來自瀋陽,看著還較年輕,但因病退休的比較早,夫妻兩人的退休金也是1, 000元左右,她說,紐約生活成本高,節節上漲的房價和菜價讓她有些吃不消,「肉價菜價樣樣漲得這麼快,按這個速度漲下去,像我們這樣拿退休工資的可怎麼辦啊?就這點收入,能怎麼省就怎麼省。要是再都去揀好的買,咱哪吃得起呀。」

年輕人「撿便宜」 一元攤店員不樂意

一名果蔬批發商告訴記者,科西街露天蔬果批發市場的菜也相對便宜,不過「批發回來的都是不太新鮮的次貨」,是因為農場著急脫手,所以攤主進貨的價格很低廉。和科西街比,勿街菜鋪收市時的菜往往是當天的菜,當日清空,以便騰出位置來,次日可以進新貨。通常果蔬早上剛進貨時的賣相最好,到下午變蔫了,就賣便宜一些,所謂賺頭蝕尾,「質量也差不到哪裏,一元買一堆菜,對街坊是一種幫助。」

「便宜兼靚正」吸引了四面八方的顧客,大多是六七十歲的大媽們,但也有年輕人。在裡三層、外三層的包圍下,勿街攤檔的幾位員工三頭六臂、七手八腳,吆五喝六。有的店員焦躁,一趟趟的把店裡的蔬菜分批拿出來,嘴裡吆喝人讓道,粗聲大氣,好像吵架,見到30多歲的也來等著「撿便宜菜」,脾氣壞些的一急就罵:「不賣給你!」有的攤主則穩很多,眼皮低垂,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一邊應對,一邊嘴裡嘟噥「別挑了,要挑就買那邊(正價)的」。

挨罵老顧客委屈 業內人:相互包容

「一元菜」沒人能說得清楚它到底存在多久了,人瑞中心主任伍寶玲說起數十年前,她獨自一人撫養4名年幼孩子的時候,也常在下班時買這種一元一堆的蔬菜,在費用有限的情況下,儘量給一家大小做既營養又好吃的飯菜,不過演變到今天,在生活成本日漸高漲的背景下,「一元菜」供需兩方鬧起了矛盾。

「他的菜沒得說,價錢便宜,菜品選擇又多兼品質好,唯一不足是服務態度不好,天天罵人,有心想介紹其他朋友來買,又不敢介紹。」劉女士說。包大嬸自從29號晚挨罵,更是氣得打911「報警」,「你賣你收錢,我不欠你,為何要罵人?」

一名蔬菜批發老闆為記者解疑說,一元一堆的菜已經沒錢賺,但有的顧客愛挑三揀四,不要前面的一堆,非要最裡面一堆,圍成一圈在那裏挑菜挑半天,還有人愛用大姆指的指甲狠狠掐一下,看看是不是嫩,「瓜果都掐了,別人怎麼買?有人看到有指甲印就不買了,說裡面有細菌,造成商家的損失。」「攤主讓你挑,那是正價的價格,便宜處理的時候,人家就不讓挑了。」

「被罵不舒服,老闆看他們這麼挑,也不舒服,大家互相包容吧。」蔬菜批發老闆說。也有僑領說,唐人街生活成本高,退休老人絞盡腦汁省錢,商家日子也不好過,房地產稅瘋漲,窮人來採購就罷了,如果有錢人也來專揀便宜貨,老闆能掙幾個錢?還怎麼維持下去?」

責任編輯:艾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