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回族人的傳統「湯飯」

【美食典故】扁豆麵旗子的由來

作者:味蕾

人氣 317
標籤:

「扁豆麵旗子」原本是一種麵食,卻成為新疆回族人的傳統「湯飯」。它是麵粉製成的菱形小麵片,加入扁豆、蔥花、臊子、胡椒粉等煮熟後,連湯一起當飯吃,成為家庭的主食。吃後滿頭大汗,全身暖活,冬天吃起來更是過癮,所以到了新疆「沒吃扁豆麵旗子湯飯你真遺憾」啊!

在新疆回族的傳統習俗中,新媳婦過門後的第二天,就要下廚房為夫家老少做飯菜,婆婆要測試她是否聰明賢慧,常會出些刁鑽的飯菜名,一來檢驗她是否聰明,二來考驗她的廚藝,如果煮對又好吃時,她就會得到公婆的誇獎與肯定。

有位新媳婦剛過門,第二天清晨向公婆請安後,婆婆要她去做「雀舌頭飯」。她馬上陷入愁雲慘霧中,怎麼沒聽過這奇特的飯名呢?她一邊想一邊打轉,從廚房轉到磨坊,正在磨麥的老長工,見她急得像熱鍋中的螞蟻,不禁問:「少奶奶,要找什麼東西嗎?」她不好意思的說︰「不是找東西啊!正在發愁,婆婆要我做個不知名的雀舌頭飯啊!」

老長工一聽就捧腹大笑,說:「雀舌頭飯可不是用麻雀舌頭作成的飯哦!它是扁豆麵旗子,因為它的菱形小麵片,像似小旗子,又加入扁豆、蔥花煮熟而得名,連湯一起當飯吃,是家家戶戶都在吃的湯飯呀!而雀舌頭的外形也與它相似,所以也把它叫作雀舌頭飯。」聽完解釋後她才恍然大悟,謝過老長工後趕緊跑回廚房幹活去。

在糧食短少的年代,扁豆麵旗子是窮苦人家最常吃的一種湯飯,家庭主婦只需抓一把麵粉、一點鹽巴、幾粒扁豆和蔥花,用最簡約的食材和支出,就能煮成一大鍋熱騰騰的湯飯,一家大小就能快速溫飽一餐,故又叫作「貧民飯」。

如今餐廳小館為了吸引食客,把傳統的扁豆麵旗子精緻化,加入了營養的牛骨高湯,又加入了羊肉丁、馬鈴薯(土豆)丁、蕃茄(西紅柿)丁、蔥花、花椒等炒香的美味臊子,更加入了辛香的香菜和胡椒粉提味,料鮮的湯頭很好喝,吃後通身熱呼呼的,舒暢無比,令人回味無窮呢!

外形特殊的菱形小麵片是扁豆麵旗子的主要食材。(彩霞/大紀元)

羊肉丁、馬鈴薯丁、蕃茄丁、花椒是扁豆麵旗子的主要食材。(彩霞/大紀元)

扁豆、蔥花、香菜、胡椒粉是扁豆麵旗子的主要食材。(彩霞/大紀元)

炒香臊子,先爆香花椒後撈掉,續炒羊肉、馬鈴薯、蕃茄、蔥花後盛出。(彩霞/大紀元)

為了吸引食客,傳統的扁豆麵旗子加入了炒香的美味臊子。(彩霞/大紀元)

鍋中加入牛骨湯,下麵稍煮,依續下軟扁豆、臊子、胡椒粉、香菜煮熟。(彩霞/大紀元)

吃後滿頭大汗,全身暖活的扁豆麵旗子是新疆回族的家庭主食。(彩霞/大紀元)

扁豆麵旗子的作法:

一、用溫水泡軟扁豆約四小時。

二、用小火熬煮含骨髓多的牛骨湯。

三、麵粉揉和、擀成薄麵皮,切成菱形的小麵片。

四、炒香臊子,先爆香花椒後撈掉,依續炒羊肉丁、馬鈴薯丁、蕃茄丁、蔥花後盛出。

五、鍋中加入牛骨湯,下麵稍煮,撒些軟扁豆,放入炒香的臊子,調些胡椒粉,出鍋時飄些香菜即完成。@*

責任編輯:郭欣

相關新聞
【美食典故】擂茶的由來
【美食典故】桂花鮮栗羹的由來
【美食典故】糟燴鞭筍的由來
【美食典故】曹操雞的由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