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諾貝爾物理學獎 加日學者分享

人氣 33

【大紀元2015年10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高雲林多倫多編譯報導)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週二(10月6日)揭曉,加拿大學者麥唐納(Arthur B. McDonald)和日本學者梶田隆章(Takaaki Kajita)共同獲獎。他們分別發現了中微子的振蕩現象,表明中微子擁有質量,這將導致對標準基本粒子模型的改變。
  
據CBC News報導,瑞典皇家科學院(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週二在斯德哥爾摩宣布了物理學獎的獲獎者。女王大學(Queen’s University)的榮譽教授麥唐納和日本東京大學的物理學家梶田隆章將平分800萬克朗(約130萬加元)獎金。
  

加拿大物理學家麥唐納和日本物理學家梶田隆章(圖)共同獲得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加通社)

物理學家、天文學家,現任東京大學宇宙線研究所所長、同研究所附屬宇宙中微子觀測信息融合中心負責人梶田隆章在1998年觀測到中微子在大氣層中發生改變。
  
與此同時,物理學家、薩德伯里(Sudbury)中微子天文臺研究所主任、女王大學戈登和帕特里夏灰色粒子天體物理主席麥唐納也在密切關注來自太陽的中微子。他於2001年發現,來自太陽的中微子也改變了類型。
  
麥唐納在電話中對媒體說:「在試驗中發現中微子從太陽抵達地球時,從一種類型轉變為另一種類型,這的確是令人狂喜的時刻。」他說,如果不知道中微子是否有質量,那麼很難理解怎樣將它們納入基礎物理的基本理論中。他表示,科學家還想知道中微子的實際質量,以及除了目前知道的三種類型外,是否還有其它類型。麥唐納透露,他們還將開展對暗物質粒子的研究,薩德伯里深入地下2千多米設施的靈敏度要高出它實驗10倍。
  
20世紀60年代末至1982年,麥唐納在加拿大原子能(Atomic Energy of Canada)公司工作,之後7年就職於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自1989年起在女王大學工作,直到2013年成為榮譽教授。
  
諾貝爾醫學獎已於週一揭曉,化學獎將於週三出爐,文學獎將於週四宣布,和平獎週五見分曉,經濟學獎將於下週一(12日)公布。◇

責任編輯: 喬亓

相關新聞
找上帝粒子獲諾獎  台灣有貢獻
發明藍色LED 日3學者獲物理獎
催生LED照明 3日本科學家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敦促澳人要有勇氣冒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