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凤梨叶华丽变身 大树区微型产业梦想起飞

人气: 86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15年10月09日讯】(大纪元记者方金媛台湾高雄报导)高雄市大树区境内多坡地,因特有的土壤和水质,在日本时代,凤梨栽种面积与罐头工业曾称霸全台,凤梨罐头更是世界第一位。目前,凤梨栽种面积占全台十分之一,大树仍有凤梨王国的美誉。对大树区民众而言,凤梨整株都是宝,取果肉腌制凤梨酱,取叶子造纸、做衣服,取块茎做酵素面膜,发展潜力无限。

为推动大树地区整体发展,高市府一年多来积极争取内政部营建署主办之“均衡城乡发展计划”,在各局处分工整合下,农业局研拟“凤梨微型产业发展方案”,为凤梨叶剩余资材的再生利用,找到更多的可能,不仅能凸显社区特色,促进农村活化,也能为社区创造更丰富的文化意涵。

大树区凤梨田。(方金媛/大纪元)

“凤纤纸文创种子军”的成立,便肩负着了结合文创与环保的使命,找寻社区专属的品牌。成员在屏东科技大学完成第一阶段的“凤梨叶纤维纸张制作实务课程”后,进阶课程于龙目里社区活动中心课开办。有了日常生活的滋养,学员的创意踏实而奔放。利用凤纤纸包装大树凤梨酥、设计伴手礼客制提袋、吊牌、书签、宣纸,同时,将凤梨纤维混入纸黏土,捏塑各种小饰品。学员将凤纤贴入实际的应用,也创造了质朴的趣味。

利用凤纤纸设计伴手礼客制提袋和吊牌。(方金媛/大纪元)

承传先民智慧 凤梨叶也能盖房子

然而,对于凤纤纸文创丰富的成果,学员并不以此为满足,他们有更多的计划。种子军领队张美惠表示,要用凤纤盖房子!

此构想源于大树的历史。日治时期,大树地区瓦窑厂蓬勃发展,曾是全台最主要的瓦窑生产集散地。后因1977年赛洛玛台风重挫南台湾,摧毁大量传统建筑,瓦材遂被新建材取代。大树区的瓦窑工业因此而没落,仅存三和瓦窑独家生产。

三和瓦窑是大树区目前仅存的窑瓦厂。(方金媛/大纪元)

张美凤说,传统的土角屋将泥土加入稻草、粗糠搅和后,印成块状的土角,用来堆砌墙壁。种子军成员构思以凤纤取代稻草,利用其纤维长短不一形成洞孔的特性,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因为材质天然,能释出负离子,有益身体健康。凤纤土角屋,遗传了大树人烧瓦盖屋的基因,溶入了先民生活的智慧,更添加了文创、低碳、环保的内涵。张美凤说,凤纤土角样品屋,预计年底入厝!

此外,种子军成员有一套学习规划。10月底,20名成员将参加环保署举办的环境教育课程,学习如何利用最佳的触媒,将凤纤快速转化成有机肥,成为栽培植物最天然的养分。

自己的纸自己做 纪录特别的回忆

学员郑蕙玲原为设计专业,对于凤纤纸的应用,她也有一张蓝图。“凤纤手抄纸体验工坊”,她认为是一个即刻可行的方向,让来到大树的游客,除了享受休闲的逍遥外,也可以带回自己亲手做的手工纸、手工书,纪录特别的回忆。

“凤纤纸文创种子军”24名成员来自10个不同的社区,因为相同的理念──为家乡产业找寻多元的发展而相识,而凝聚,其创作成果已于9月12日向大众交出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在地生根 韧性十足创意无限

创意仍在迸发,但制作凤纤纸,目前所面临瓶颈是的器材问题。由于绞碎凤梨叶的机器庞大且造价不斐,社区尚无能力购置量产,变通方式就是利用家中的果汁机制出所需,应用在各式的创作中。

凤纤纸文创种子军,在全台共同面临农业人力老化的同时,展现其活力和韧性,为打造社区专属的微型产业勇往直前,是大树区另一幅动人的风景。◇

责任编辑:叶琴

利用凤纤混入纸黏土创作的创意公仔以及凤纤纸书签。(方金媛/大纪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