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丹:中國人為何不關注「氣候變化」?

人氣 352

【大紀元2015年11月30日訊】隨著新一年的全球氣候大會在巴黎召開,美國皮尤中心針對各國民眾對氣候關注度的調查也隨即展開。2015年最新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不僅遠低於54%的平均值,並且以18%的人口關注比例被排在了最後一位。儘管有媒體提到2010時,中國的這一比例停留在41%的高度,然而,2009年在25國中早已有過一次排名墊底的經歷卻仍能夠表明,中國人對氣候問題的「不關心」其實由來已久。

這或許會讓一直以來,熱衷於探討、並致力於解決全球氣候變暖問題的西方民眾感到極大的困惑和不解,難道說此等關係到人類未來生存的大事也不足以引起中國人的憂心與關注嗎?事實上,這樣的問題可謂是戳到了中國人的痛處。對於這類涉及到生死存亡的大事,中國人表現出的麻木與冷漠,其實並非是在表達一種不關心,而是在訴說著自己根本關心不過來的悲涼與無奈。早在2006年,中國某雜誌社在東、西部8省民眾中展開的一項調查或許就能讓我們切身的感受到這一點。

「中國的老百姓究竟最關心甚麼」,該調查最終得出的票數就足以說清道明。排名第一的是「收入差距擴大(4295票)」,此後依次為「看病貴、上學貴、買房貴(4251票)」,「就業難、勞動者維權難(3713票)」,「社會保障滯後(3579票)」,「反腐倡廉亟待加大力度(3471票)」,「道德規範待完善(3161票)」。而稍與氣候問題相關的「環境污染未有效遏制」一項,只以「3116票」排在了第七位。通過這一縱向排名,我們顯然就能看出,在中國老百姓心目中,還有太多關係到生死存亡的大事遠比氣候問題更讓人揪心難耐、更迫切的需要解決。

針對上述調查結果,有媒體文章如是總結道,「氣候問題是一個貴族話題」,「若一個人對氣候變化最為關心,那麼他需具備一些條件」,「他的收入不能太低,看病、上學、買房對他來說不構成負擔,他在就業上不面臨麻煩,不需要為一些事情去維權,他有社會保障,對腐敗不用特別痛恨,也不會為社會道德感到痛心疾首。至此,他可以坦然的關注環境和氣候問題了」。如果按照這樣的標準,我們不禁要問,在中國究有幾人能夠擔當熱衷於討論、並致力於解決氣候變化以及環境污染問題的貴族?

此外,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與西方各國不同,無論是碳排放,還是以PM2.5為主要污染源的工業排放,對於並非是參與主體的中國普通老百姓來說,所能做的其實微乎其微。因此,我們也可說,氣候以及環境問題在中國早已不再是個人問題,而是政治問題。建立在能源消耗以及重工業發展基礎之上的國家經濟,誰能說不是以政治為導向?「兩桶油」在自家買賣的汽油中肆意添兌有毒化學品,難道不是為背後的紅色家族謀取巨額暴利?馬路上非公共交通的汽車在限行、限購的政令面前,仍然大行其道、為城市添堵,難道不是因為各級領導們無不需要專車接送的出行派頭?試問,在這些為環境污染做出「最大貢獻」的官方行為面前,從未能由自己做主的平民百姓又能改變些甚麼呢?

即便如此,中國人在無吃無喝、生計都成問題的境況下,仍會不時聽到官方針對民眾所發出的諸多禁令。類似「少開一天車」、「全面禁煙」、「嚴控廚房油煙以及室內裝修」等宣傳標語,雖明知起不到關鍵作用,但毫無疑問,卻能給中國的老百姓扣上「製造污染的元凶」、「環境的破壞者」之類的大帽子,以此來讓本該負責的人推卸自身的責任。長久以來為了謀利而製造污染,透支環境資源的官方,如今卻變身為要讓老百姓「改邪歸正」的正義之士。此等險惡用心,老百姓也只能惹不起、躲得起。於是,越來越多中國人從幾年前就開始表明「氣候問題」與己無關,也實在情理之中。

責任編輯:尚一

相關新聞
全球氣候大會 下週萬人聚蒙城
全球氣候大會 中共減排舉措成箭靶
霧霾籠罩東北三省 韓國客機被迫返航
小茗:瀋陽人人成了「霧都孤兒」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