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杜可風:不要叫我「杜導」 怕失業

人氣 178
標籤:

【大紀元2015年11月07日訊】由知名攝影師杜可風(Christopher Doyle)自編自攝自導的電影《香港三部曲》(Hong Kong Trilogy)昨天(6日)在台灣金馬影展首映,導演杜可風與製片孫明莉、許志堅也隨片抵台與台灣影迷見面。一進到廳內看到滿滿的觀眾,杜可風興奮地以「大家好,我是台灣人!也是香港人!」向大家開場問好,全場影迷尖叫加掌聲歡迎他。

《香港三部曲》杜可風導演與製片孫明莉來台參加金馬首映。(天馬行空提供)

原來是因為杜可風先在台灣住,後來去香港,所以才自稱是台灣人也是香港人。製片孫明莉表示:「創作過程的核心是人,人的故事、對世界的想像、回憶及情感。」杜可風也表示:「這是一個民主的創作過程,這些拍攝反映著時代,我記錄著,它直接、親切。」許志堅是這部影片的聯合製片人,他說影片旨在「把真實的人與他們真實的聲音融合到一個故事裡」。

《香港三部曲》11月6日在台金馬影展首映,杜可風玩超嗨大喊:「我是台灣人!也是香港人!」(天馬行空提供)

有趣的是,杜可風雖然不是第一次當導演,昨天當媒體訪問和映後Q與A中一直被稱呼「杜導」的他,著實不習慣,開玩笑地說:「不要叫我『杜導』啦!我是個攝影師,叫我『杜導』我怕失業!」不過,事實上是因為他覺得在這部片中,大家都是導演,所有工作人員、演員都是這部片的導演,不是他自己一個人的功勞,所以希望大家還是像平常一樣叫他「老杜」就好。

《香港三部曲》實際上是半劇情片,半紀錄片。由「開門見山」(Preschooled)、「愚公移山」(Preoccupied)和「後悔莫及」(Preposterirous)三段短片組成。

第一段「開門見山」是去年香港國際電影節邀請杜可風拍攝的一部短片,講述城市中小孩的希望與夢想。第二段「愚公移山」與第三段「後悔莫及」在拍攝時正好遇上香港「雨傘運動」,於是杜可風很自然地紀錄了一些年輕人在街頭爭取民主的素材,並將這些片段加入電影中。

在完成《香港三部曲》後兩段的角色訪問及場景探勘之後,杜可風於今年初在 「Kickstarter」網站為影片的後續拍攝集資,最終共籌得12.4萬美元進行電影拍攝,團隊訪問過上百名不同背景的香港人,推展出一齣揉合虛實的電影,電影即將於年底在台上映。

《香港三部曲》劇照:導演杜可風拍攝了許多香港雨傘運動時的珍貴畫面。(天馬行空提供)

責任編輯:張秋雲

相關新聞
杜可風:《少年派》拿攝影獎是侮辱同行
劉韻文首執《過界》 感動黃金組合助陣
陳坤為《過界》增重16斤 零片酬友情出演
杜可風新片釜山影展放映:我愛香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