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馬觀花遊日本(之六)

文/攝影:藍海

人氣 350
標籤:

金閣寺

從東京下來經過名古屋就到了京都,京都曾經是日本的京城,古風悠悠。京都距東京五百餘公里,是一個極具日本風情的地方,也是日本傳統文化的保留地, 據說為了保存京都的濃厚文化和歷史遺產,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就特意不轟炸京都。反而選擇把原子彈投在廣島和長崎。

京都一年四季都適合旅遊,清水寺、祗園、花間小路、金閣寺都能品出日本的古風。我們由於時間的關係沒有去清水寺,祗園、花間小路也只是走過而已,金閣寺稍微多多遊一些時間。

金閣寺園入口(藍海/大紀元)

金閣寺(藍海/大紀元)

金閣寺園內景色(藍海/大紀元)

金閣寺園內地形圖(藍海/大紀元)

金閣寺又稱鹿苑寺。金閣寺是京都地標式的建築,供奉舍利佛,以金箔舖的外牆,在陽光照射之下金光閃閃,故而稱為「金閣寺」, 它是日本政府指定為國寶級名勝, 也是世界文化遺產。與銀閣寺(慈照寺)、西本願寺的飛雲閣合稱為「京之三閣」。

金閣寺是我們去過唯一要買票的地方,入場門票是一張大白紙印上黑毛筆字,看起來像符,寫滿祝福的「符」據說保佑家宅平安。一般日本的參觀者會留作紀念或回家貼在玄關作為鎮宅之用。導遊說,很多中國人不喜歡白色的紙,還沒進門就把它丟了,反而進不了園。所以她特意叮囑大家遊玩之後才丟掉。

金閣寺背後(藍海/大紀元)

金閣寺遠景(呂思音/大紀元)

金閣寺遠景(呂思音/大紀元)

金閣寺鯉魚石(藍海/大紀元)

金閣寺園內(藍海/大紀元)

金閣寺有三層。外面全部用鉑金包成的。第一層的建築風格是屬於平安時代,代表富貴族的風格。第二層則代表武士建築風格,第三層是唐朝的風格,屬佛殿建築。所以日本的文化和中華文化是息息相關的。寺頂有寶塔狀的結構,頂端有只金鳳凰裝飾,代表吉祥,也代表富貴。

金閣寺最受推崇的原因是,三種不同時代、不同建築風格表現手法卻能在同一棟建築上達到調和美好,令人驚艷。

據說,西元1397年,隱退的日本將軍足利義滿開始興建金閣殿,作為他新宅邸的一部份。在西元1408年足利義滿過世後,金閣寺才改為禪寺。金閣殿本來是作為舍利殿之用,是收藏神聖的佛陀遺骨,並鑲貼金箔。金閣寺曾多次被燒燬。最近的一次在1950年被一位僧人自焚而燒燬,目前的建築是在1955年重建的。據說日本有兩部電視劇都是圍繞這個題材改編的,而由足利義滿的孫子所興建的銀閣寺是參考金閣寺而建成的。

金閣寺本身不對外開放,只能遠遠隔著鏡湖池看。據說早年開放過,但是被損壞的比較厲害,就不再開放了。我們去的那天金閣寺的遊人很多,幾乎是排著隊進入,排著隊出來,不過還蠻有秩序的。金閣寺金黃色澤讓人在湖邊醉心許久,看著金閣寺的倒影,很多人不願離去。

金閣寺路邊還有一個古色古香的茶屋,不過沒有時間坐下來品茗了。還有一些賣小吃的小亭子,買了一包日本瓦薩比花生豆,吃起來跟悉尼買的沒啥兩樣。

在日本還學了幾個字,「順路」就是其中一個。金閣寺進口和出口處不同,不過只有一條比較大的路,旁邊的小岔道要走偏了就不知道繞到哪裏了,你只需順著上書「順路」的路牌,一路順出來就不會走岔啦。

大阪城

豐臣時期的大阪城示意圖(藍海/大紀元)

如果說京都必賞景點是「金閣寺」,那來大阪絕對必遊「大阪城與天守閣」。難怪有人說,不遊大阪城就不算觀光,不走心齋橋就不算購物。

大阪城是日本中世紀的最大城市,是大阪著名的地標,建於公元1583年,由日本戰國時代三豪傑之一的豐臣秀吉花費了兩年七個月的時間和四萬民夫所建,大阪城分為本丸、二之丸和城郭外的三之丸,四周有護城河。導遊在車上介紹道,日本的每個景點都不會看見導遊介紹,那些介紹都是在大巴上進行的,目的是不在景點驚擾其他遊人。

豐臣秀吉這個人要稍微介紹一下,他是日本戰國末期的三大戰將之一。他最早只是一個農民出身的打工仔,因富有才幹而逐漸發跡,用現在的話說,奮鬥上來的。據說,大阪最初的阪是土字旁的「阪」,因為在大阪很多地方都是阪坡。後來大將軍認為土加反是造反,就將土字旁改成了耳朵旁,意為用耳朵聽話。

公元1615年,原大阪城與豐臣一族毀於戰火,後由日本另一大將軍家族德川家康增建後才有今天大阪城的面貌 ,1997年的大阪城規劃成為公園,作為市民休閒的場所,是日本三大名城之一。

大阪城我們差點沒遊成,因為當天的行程是大阪城和心齋橋。有遊客建議在心齋橋和道頓堀花多一點時間,導遊說,如果這樣就只好不去大阪城了,但由於這是團體行動,要每個人同意才行,一車人舉手投票要不要去,一個人舉手表示要看,結果一票否決了這個提案。還是要遊大阪城,民主就在這些小事上體現出來了。

從停車的路邊走進大阪城要花不少時間,快走也要15分鐘,不過走進去的一路景色都非常優美,導遊說如果在3月份來,兩邊的櫻花樹開滿了櫻花,走在下面就好像走在蓋滿櫻花的花棚下,而那個時候的遊客也是最多的時候,那真的遊人如織了。我們去的時候剛好是秋天,人潮不多,但是綠色甬道也非常令人心曠神怡。

第二道護城河已沒有水了(藍海/大紀元)

走入大阪城之前有兩道護城河,第一道幾十米寬的水面倒映著城郭,第二道護城河已沒有水了,長滿了綠色植物。大阪城還有一道櫻花門,櫻花門頗為著名,當年大阪城遭遇火災,僅這一道全部用巨石砌成的櫻花門屹立無恙,成為目前僅存的遺蹟。

大阪城的巨石(藍海/大紀元)

櫻花門的對面有個非常巨大的石頭,像一面巨大的影壁山牆遮住後面的景色。那個石頭是如何搬到那裏的到現在也是謎,就像埃及金字塔一樣的謎。也有人說,石頭本身就在那裏,城是圍著它建的,但是這種說法被日本考古界否定了。所以在那個沒有起重機的年代,那麼大的石頭是如何被搬入的,如何可以完好無缺的放在櫻花門前都是後人爭論和探討的話題。

大阪城的天守閣(藍海/大紀元)

大阪城不同時期的天守閣(藍海/大紀元)

大阪城裡的天守閣是裡面8層,外面5層。天守是日本城堡中最高、最主要也最具代表性的部份,具有瞭望、指揮的功能,也是統御權力的象徵之一。明治時代以後出現了「天守閣」的新稱呼。天守在許多城堡中都有,比如松江城、名古屋城。而天守閣的配置形式也分好多種:獨立式、複合式、連結式、連立式等。單獨一個天守閣的稱作獨立式,如大阪城;天守閣旁邊還建有付櫓(樓櫓,古時軍中用以偵察、防禦或攻城的高台)的稱作複合式,如松江城;或是將大天守閣與另一個小天守或者隅櫓通過渡櫓來連接的稱作連結式,如名古屋城;通過多個天守和櫓,組合成更加複雜的稱作連立式。

因為沒有時間排隊登城,我們就拍拍照。

大阪城還有一個可看的東西是時間膠囊,或稱時間倉。這是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會期間,在大阪城公園埋下的一個內徑一米的圓球形儲物空間,也定於5000年後打開。當時手機、個人電腦等還都沒有,這些最新的IT產品還未能進入那個時間倉內。8天後,另一個與「時間倉1號」長得一模一樣的「時間倉2號」,也被埋設在那裏。

兩個「時間倉」,均由特別堅固的不銹鋼材料製成。「倉」裡分別用29個箱子存放了2098件物品。這些被收藏的物品,作為20世紀現代文明的標誌性作品,來自社會、文化、藝術、自然、科技等領域,不僅有植物種子和布匹材料,甚至還有一些製造商生產出的能夠代表當時最先進技術的產品,松下公司的電視機和鐵鍋就在其中。

人們在地面上為「時間艙」建起一座銀光閃閃的「金屬墓」。「金屬墓」分為上下兩層,「時間倉1號」被放在最底層,它要等候6970年的人類來開啟。而「時間倉2號」,在2000年時進行第一次開封,此後每隔100年將開封一次,方便人們查驗被埋入物品的狀態,同時也是為下一個世紀的人們提供試驗參照。

大阪城外景(藍海/大紀元)

大阪城內的神社入口鳥居(藍海/大紀元)

大阪城公園內廣栽各種樹木,每逢花季是賞櫻、賞梅的勝地,護城河岸更可以看到一家家人,扶老攜幼觀賞水邊的野鳥。那裏是深受大阪市民喜愛的都市綠洲,來自日本國外的觀光客也不少。(完)

責任編輯:簡玬

相關新聞
方健儀三姊妹遊日本 折服當地文化想買樓
中國遊客湧入沒車坐 日本車廠忙著造旅巴
袁詠儀慎選代言品牌 何倍倩願做24孝母親
組圖:日本可愛動物大集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