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超高齡社會 東京打造健康城市

《日經建築》編著 / 譯者﹕林詠純

人氣 15

因1964年東京奧運的舉辦而興建的基礎建設與都市架構,現在也依然持續使用中。這麼一想,2020年東京奧運的都市計畫,就必須以2050年、2060年的日本整體環境來考量。屆時,日本人口將會少於1億人,其中有將近40%是高齡者。因此,在建設城市時必須考慮到這樣的發展狀況。藉由奧運的舉辦來重新建設東京,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思考角度。

舉例來說,有研究顯示,走在凹凸不平的道路上似乎是預防失智症的好方法。因此,我們是否能夠以高齡者將占4成的社會為前提,將這種道路融入公園與城市當中,讓大家只要步行通過這些道路,就能預防失智症呢?在運動方面也一樣,我也覺得幼年時期在不平整的地面上玩耍的選手,與在平坦的環境中養成的選手,最後發展會出現一些差異。

將城市建設成「運動與文化」的中心,國立競技場的改建就是其中之一。這個計畫因為建築本身規模龐大以及大幅影響都市景觀而產生爭議。但是,沒有人想要刻意破壞景觀。我們只是想成為世界首例,在都市的中心地帶建造運動與文化殿堂的城市。而這將成為東京的全新魅力。如果社會各界有反對意見,那麼只要在合理範圍內虛心採納意見來改進,就可以了。

設計師想必也能接受大家齊心協力,將競技場轉變成符合日本現狀的樣貌。希望能藉著奧運的機會,讓運動變成更貼近一般人的存在。在歐洲有附設酒吧的比賽場地,但在日本卻沒有看過比賽場地內有居酒屋進駐。換句話說,這是競技設施與商業設施、都市如何融合的問題。因此,最好也能從經營的角度,思考如何讓一般人在平時也能更輕易地使用運動設施或場館。@

摘自《2020東京大改造》 先覺出版社

責任編輯:顏靜蓮

相關新聞
古物咖啡:美味午餐與懷舊空間
民藝與ANTIQUE的完美融合
體驗「昭和」時代的時髦與幽默
生活周遭的歐式古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