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上將梨梨穗寒害 相關單位二次複勘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5年03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謝月琴台灣宜蘭報導)3月12日,三星鄉公所會同梨農及相關單位(農糧署東區分署、農改場、宜蘭縣政府),前往多家梨園,進行第二次複勘,除了要確認梨穗枯萎的原因是否真為寒害外,也要確認損害率,看是否達20%天然災害救助標準。

三星鄉長黃錫鏞表示:纏黃色膠帶為第一次嫁接者,時間約在1/1-1/6間,纏紅色膠帶為第二次嫁接者,時間約在1/7-1/13間,嫁接後約20天開花,然這一批梨花卻遇到12以下的低溫寒害,導致花瓣凍傷枯萎,梨農損失慘重。2月24日宜蘭縣政府、農糧署及農改場第一次派員會勘,會勘結果損害率為17%,未達天然災害救助標準。

三星上將梨為高接梨,有四個產銷班,74戶農戶,種植面積約42公頃,其中黃金梨約20公頃,其餘種植豐水、幸水或新興等梨種。高接梨穗多來自日本,每苗3元,加上嫁接費5元,合計每苗8元,以每株梨樹嫁接250苗計算,每公頃嫁接成本約60萬元。

農糧署東區分署宜蘭辦事處主任陳淑美指出,梨穗枯萎的致害原因,必須很明確的判斷,看是寒害、梨穗的來源或嫁接時間等,再者要看損害率是否達20%天然災害救助標準。若是寒害,依天然災害救助辦法則每公頃補助6萬元,單項作物專案補助八成,即每公頃補助4萬8千元。

3月12日複抽查20處,平均損失率為16.6%。究其原因,為各處梨園損失情形比例懸殊,由2%至50%皆有,導致平均拉低。

勘災小組表示,致災原因包括梨穗來源、品質、品種的不同,另外接穗時間、梨園位置、氣候變化等諸多因素亦導致各處判定結果差異。

嫁接成功的梨穗已長成小梨了。(謝月琴/大紀元)

責任編輯:鄭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