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恆:無關政治 只為人性

人氣 7
標籤: , ,

【大紀元2015年04月14日訊】近日六四天安門民主運動的學生領袖熊焱,因回國探親簽證被拒向北京當局發出公開信,希望可以獲得准許,回去看望他身患重病的母親。

醫生判斷,熊焱的老母親已處於彌留之際,熊焱說,哪怕只要能回去看望母親一天甚至一眼,也是他一生最大的願望。中國傳統認為,人世最後一刻有子女陪伴是難得的「善終」,所以多少人都趕在父母撒手人寰之前,馬不停蹄、日夜兼程返故土,只為見親人最後一面,否則逝者不能瞑目,生者終身遺憾。

熊焱是被中共當局列為「六四」事件中21名被通緝的學生領袖之一,1992年獲得美國庇護。他說:「幾十年來不僅無一日為媽媽端茶送水問候請安,還讓媽媽提心吊膽幾十年。」有道是,自古忠孝難兩全,熊焱此刻的心境,比起終日承歡膝下的子女更多一層別樣的痛楚,刀割般的感受,除非親身經歷,很難略知一二。

熊焱自從知道母親患病後,他曾經兩次嚐試回國探望,但都被中共駐美領事館拒批簽證,萬般無奈之下,他想到了寫公開信求助。他在公開信中強調,中國是個十分重視孝道的國家,他想看望母親,這跟政治毫無任何關係,一顆孝子的赤誠之心,理當不該被拒絕。熊焱表示,有著和他類似背景和遭遇的人還有很多很多,他呼籲中共當局,能夠給這些人一個可以和親人見面的機會。這一切,無關政治,只為人性。

這封公開信發表之後,普遍引起人們同情。有觀察人士認為,以政治方式處理上述人之常情的事件時,為避免事情複雜化,更應講究人文關懷,杜絕殭化處理。

那麼也就是說,在這種遊子歸心似箭只為盡孝的情況下拒發簽證被認為是不講人性的政治處理方式。

春秋時期,孔子從周禮中證道,參悟出家庭乃倫理之源,故古人說,百善孝為先。與當今諸多「帶病提拔」的貪官相比,古人陞官首先被考量的一個品格就是孝,因為對父母不盡孝道的人被認為更不可能善待社會他人。中共貪官落馬後,首當其衝曝光其腐敗、通姦等惡行,其人對生身父母的態度,不得而知。但只記得曾有文章披露,前中共元老朱德在接受外國記者時說過,自己是地主父母尋歡作樂的產物,沒有甚麼感情的。真可謂政治上階級分明,人性上冰冷至極。

中共建政以來,一忽極左、一忽極右,傳統文化被摧毀後,人們又去一窩蜂抓錢。世風日下、道德沉淪,人際關係日漸淡漠。計劃生育政策令很多人不曾體驗兄弟姐妹之手足情深。特別是文革中,大義滅親,親人之間舉報揭發,互相批鬥,父母與子女親情斷絕,摧毀的是傳統孝道。

目前中共制定法律規定,分開居住的子女應當常看望與問候老年人。公權力不得不對家庭私域人際關係的強力介入,正反映出當下商品經濟大潮中,人性普遍冷漠的一個側面。歷來秉持民本孝悌價值的中國,為甚麼出現那麼多留守老人、虐待老人,啃老族,甚至近期網絡曝光的父母鞭打餓死兒童事件,值得思考。

美國社會進步促進會日前發佈《2015全球社會進步指數報告》,揭曉2015年度的「社會進步指數」。參評的133個國家中,中國總排名在第92位,與人均GDP排名不相襯;僅就人權指標而言,中國僅排在古巴之前,世界倒數第二。

該「社會進步指數」參照三大方面12領域的指標(含醫療、教育、安全、個人自由及獲取食物、水和住所的便利性等等),希望透過經濟成就之外的價值,直接評估一個國家是否成功、適合人居。在21世紀的今天,聯合國193個成員中三分之二以上是民主人權國家,中國依然是政治上一黨專制。參評結果也表明,中國雖然近年不斷宣稱人均GDP上升的表象,在人權方面還遠遠落後。

人權源於人性,不顧人性,何談人權。而正如熊焱探母被拒簽事件中有評論所言,政治與人情味不應「分家」,沒有人情的政治長久不了。這裡筆者要說:違背人性的政治,最終會失去存在基礎。

責任編輯:尚一

相關新聞
《江澤民其人》:薄一波獻毒計捆綁政治局
揭江澤民「硬傷」的蔣彥永最新處境曝光
傳周永康秘密倉庫中的高級武器連軍隊都沒
天安門母親 發聲或不發聲都受監控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