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這些食品標記 你懂嗎?

人氣 10
標籤: ,

【大紀元2015年04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張茹墨爾本編譯報導)自從2月份爆出中國進口的冷凍漿果攜帶甲肝病毒後,澳洲政府終於痛下決心,打算徹底改革食品產地的標籤制度。很多消費者對進口食品的質量不放心,想要購買本地所產的食品,但那些印在食品包裝袋上的字樣令人困惑,有時是故意誤導。

「食品標籤對食品的屬性實際上什麼也沒說,」消費指南機構Choice的發言人戈弗雷(Tom Godfrey)說,「現在我們做的食品原產國標籤只為食品進口商和製造商服務,對我們消費者沒有幫助。」

戈弗雷表示,根據澳洲競爭和消費者協會(ACCC)的原產地指南,一個帶有「澳洲製造」標籤的產品不一定包含任何澳洲本地的成分。

一罐「澳洲製造」的果醬可能是由中國的梅子和巴西的糖做的,如果這些成分在澳洲烹製或發生主要的轉變,就可以貼上「澳洲製造」的標籤。因為按照澳洲消費法,只要至少50%的生產成本發生在澳洲,就可以算「澳洲製造」。生產成本還包括員工培訓、融資成本和設備的租用費。

超市對展示原產國標籤一向都表現得不錯,但ACCC也發現,在幾家Coles超市,進口的智利蘆筍未標原產地。在其它超市,葡萄上明確標有「美國產」標籤,但在櫃檯前還有更大的「澳洲種植」綠色袋鼠標誌的廣告。這種不遵守法規的行為激怒了農民團體,維省農民聯合會主席Peter Tuohey稱,這種做法是對整個系統的嘲弄。

當涉及到海鮮,綠色和平組織認為,缺乏標籤會危害人們的健康和魚類資源的可持續性。綠色和平組織近日表示,雖然我們吃的魚有70%是進口的,但根據現行的法律,我們沒有辦法知道這些魚從哪裡來。

例如,我們吃的大蝦可能在東南亞漁場可疑的條件下飼養,然後在中國被處理,在澳洲包裝,仍然可以被貼上「澳洲製造」的標籤。

綠色和平組織的海洋活動家佩爾(Nathaniel Pelle)說,在澳洲漁場使用抗生素是極其少見的現象,但在東南區非常普遍。「我們澳洲人吃很多魚,我們需要獲得正確的信息:這些魚的原產地、捕獲方法、準確的魚名。這些信息不僅應出現在超市,而且在餐館和酒吧的食物中也要展現。」

改革澳洲原產國標籤法顯然還需要一段時間。澳洲總理艾伯特下令要部長們考慮「商業友好」的改革方案。廠家回應,此舉勢必將增加成本,消費者會面臨食品漲價的局面。

責任編輯:陳明

相關新聞
「甲肝漿果」恐慌後 澳洲擬修食品標籤法
澳洲總理艾伯特下令審議食品標籤法
陸冷凍莓疑致A肝 澳洲加強食品標示
澳洲超市食品雜貨行為準則週二起生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