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企業庫藏股浮濫 成薪資停滯元凶

人氣 9
標籤: ,

(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報導)據統計,在2009~2014年期間,美國標普500大企業總共買回超過2萬億美元的庫藏股,間接促成該指數在這期間大漲超過200%,成份股每股盈餘暴增87%(年增率17%),但營收僅增加22%(年增率4%)的奇特現象。

摩根士丹利在4月28日的報告中稱,扣除庫藏股因素後,標普500大企業的每股獲利自2012年僅微增3.3%。足見庫藏股已大幅提升企業的每股獲利能力。

《市場觀察》網站報導,麻州大學洛威爾分校經濟學教授拉佐尼克(William Lazonick)表示,這些資金沒有以加薪、創新投資或創造就業的方式流入經濟體,事實上,薪資停滯反而是企業大量買回庫藏股的後遺症之一,股票市場和上市企業高管才是這波庫藏股浪潮的受惠者。

根據FactSet統計,標普500大企業在2014年配息和庫藏股買回金額達創紀錄的9,400億美元,超過企業年度獲利的90%。

如果公司股價低於市場水平,企業透過買回庫藏股確實可減少在外流通的股數,同時增加每股獲利,進而拉抬股價。但現在股價估值已高,企業還樂此不疲地買回庫藏股,反觀在股市超跌的2009年,據任畢潤宜公司(Birinyi Associates)統計卻是過去十年來庫藏股買回最少的一年。

拉佐尼克教授去年11月在《哈佛商業評論》發表的論文中大力抨擊企業現行的庫藏股作風,他說:「過去三十年來原本可用於創新和創造美國的就業機會上的數萬億美元資金,反而用於購買庫藏股,以利其操作股票。」

拉佐尼克表示,民眾沒有被加薪,沒有接受職業訓練,反而被解雇了。工資停滯要歸咎於企業沒有投資在其勞工身上,這與勞動市場的疲弱沒甚麼關係。

對於股票市場,拉佐尼克認為依據股價高低而進行的高管紅利制度濫觴於1980年代。基本上,企業正在獎勵那些賣股票的人,而非長期持有的股東。他建議法律禁止這種高管紅利制度。

摩根士丹利的報告也顯示,在1990年代,企業資本支出每年增長約15%,但近幾年頂多平緩增長。

全球最大的投資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的執行長芬克(Larry Fink )也在4月14日致函標普500大企業的執行長,要求他們考慮採取對股東長期有利的舉動。貝萊德公司掌管的資產超過4萬億美元。

芬克表示,在維權投資者的壓力下,已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高管採取快速提高股東報酬的方式回應,如祭出庫藏股或增加現金股利,因此而在創新、增加技術勞工或資本支出等有利長期增長的投資上明顯不足。

他還說,企業高管的職責不是去照顧當時持有該公司股票的每一位投資人或交易員,而應該注重公司的長期發展性和長期股東的權益。

據高盛估計,標普500大企業在2015年將配給股東1萬億美元以上,其中庫藏股買回將比2014年大增18%,現金股利也將增加7%。

責任編輯:李玉

相關新聞
微軟庫藏股 將砸4百億美元
美富豪促蘋果千億美元買庫藏股
銷售降 IBM加碼庫藏股因應
聯準會放行 美國銀行提高股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