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加劇 二氧化碳月均濃度首破標

人氣 24

【大紀元2015年05月07日訊】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6日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3月全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月平均濃度在觀測史上首次突破了全球變暖危險標誌的400ppm關口,這顯示全球二氧化碳濃度已進入危險領域。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之前曾有局部地區二氧化碳濃度突破400ppm關口的情況,包括2013年5月夏威夷冒納羅亞觀測站首次升破400ppm,而這次是由全球40個觀測站的大氣樣本數據綜合分析得出的結果,表明引起變暖的二氧化碳增加趨勢在全球持續加劇。

NOAA將不易受到人類活動影響的島嶼、海面等地大氣樣本彙集到美國科羅拉多州的研究設施內進行分析。今年3月全球二氧化碳濃度為400.83ppm,自觀測開始以來首次突破400ppm關口。去年3月為398.10ppm。2012年到2014年以每年2.25ppm的速度持續上升。

工業革命前的二氧化碳濃度約為280ppm。迄今為止上升的120ppm中一半是發生在1980年以後,據分析大量消耗化石燃料是罪魁禍首。

NOAA的研究人員說,工業革命後,人類開始使用化石燃料,這導致二氧化碳濃度增加了120ppm以上。他們呼籲國際社會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防止全球變暖加劇。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表示,要想避免全球變暖所帶來的危害,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的濃度要控制在450ppm以內。目前的400ppm表明全球二氧化碳濃度已進入危險領域。

據報導,這次從全球40個採集點提供的試樣測量而出的二氧化碳濃度,由於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因此濃度會在春季達到峰值,到了夏季將呈下降趨勢。

責任編輯: 李洋

相關新聞
極端氣候和全球變暖:一個惡性循環
科學家:海洋酸化加劇全球暖化
乾旱暴雪氣候異常 專家:全球暖化
全球暖化 史前冰封病毒可能復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