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魚肉鮮美營養 怎樣吃更安全

李熙

人氣: 151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5年05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李熙綜合報導)深海魚含豐富的蛋白質和不飽合脂肪酸,對健康可以幫助維持健康。然而,受工業污染影響,海水含有重金屬,而且體型越大的魚重金屬含量越高。一旦這些重金屬吃下肚,嚴重會造成神經發展遲緩的問題。

很多人誤以為深海魚無污染,但其實重金屬比其他金屬較重,易沉於水中,深海魚較容易食用到。深海魚多為大型魚類,根據食物鏈,大魚吃小魚,所以大魚的重金屬含量就特別大,而這些重金屬是無法排出體外的。小型魚類雖然也受到污染,但因體型與生命較短,殘留量有限,比較可以安心食用。

甲基汞毒性強 損害神經系統

燻深海魚(愛德華/大紀元)

深海魚最主要的重金屬污染問題為汞。美國環保署(EPA)指出魚體內的汞有90%~100%為甲基汞,甲基汞為無機汞最常見的型態,毒性也最強,容易蓄積於體內。大量攝取甲基汞會損害神經系統,特別是發育中的嬰幼兒,腦組織發育易受汞的毒性影響。

體型越大的魚重金屬含量越高,一旦這些重金屬吃下肚,嚴重會造成神經發展遲緩的問題。(Fotolia)

由於深海魚體內的有機汞、戴奧辛是油容性的,因此很容易累積在鯊魚、旗魚脂肪體內。台灣海鮮指南中建議,馬頭魚、鯊魚、鮪魚、旗魚等大型魚,每週食用量不能超過1個掌心大。如果想要獲得深海魚油,體型小的海水魚,如四破魚、竹筴魚、沙丁魚、秋刀魚、飛魚、鯖魚、白帶魚、剝皮魚、臭肚魚(象魚)等,每週食用量可達10個掌心大,就算每天都吃掌心大小的份量,也是非常安全的。

另外,白鮪魚,雖然美味,但脂肪內含有蛇鯖毒素,腸胃敏感者很可能受刺激而腹瀉,要適量食用。鬼頭刀也是常見魚類,但保存不易,細菌分解時會產生組織胺,有可能引發過敏症狀。**

責任編輯:林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