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若黑洞捕地球 我們不會意識到

人氣 117
標籤: ,

【大紀元2015年06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張秉開編譯報導)一直以來,黑洞被認為是物質的總結,任何掉進黑洞的物體都會解體。最近,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卻提出相反的概念,物質不會掉進黑洞而發生崩解,相反只觸碰黑洞,之後被黑洞複製成幾乎一樣的全息物質。

據資訊和博客網站uproxx.com 6月18日的文章,科學上有兩種黑洞理論,其一認為黑洞吸入任何物質,之後將物質分解為原始粒子狀態,這個過程可以說是爆炸,只是這種物質爆炸和我們日常知道的需要氧氣的爆炸形式不同。

另一種關於黑洞的理論是認為物質不被黑洞銷毀,而是接觸黑洞後重新生成。這種觀點的代表者之一是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的物理學家薩米爾.馬舒(Samir Mathur)。

馬舒教授提出「毛毛球」弦理論,認為黑洞會將捕獲的物質再造。

另據俄亥俄州立大學6月17日發佈的消息,馬舒教授根據數學理論,證明黑洞不一定造成物質必須崩毀的命運。相反,黑洞「捕獲」物質後,會複製物質。

馬舒推測,我們的世界比如地球即使被黑洞捕獲,我們也不會感知到,因為我們沒有被摧毀。

馬舒教授的這一觀點是根據弦論提出的。早在2003年,馬舒教授即根據弦宇宙理論提出「毛毛球」理論,認為物質並不是落入黑洞,而是接觸黑洞表面,其結果是產生一個幾乎一樣的新物質。也就是說,馬舒的理論支持宇宙全息論。

宇宙全息論認為,我們感知的宇宙只是整體大宇宙的一種投影,宇宙的存在如同我們信用卡的激光安全芯片一樣,還有其他維度如四維或更高維度。

而馬舒教授進一步解釋,黑洞複製的物質與原來的不完全相同,因為「不存在完美黑洞,每個黑洞都是不同的。」 馬瑟根據理論推斷,我們的小宇宙是不完美的,也正是因為不完美才產生引力,繼而形成恆星、行星和星系。

馬舒教授的理論已經在學術同行評議網站arXiv登載。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最新研究發現:結腸癌或與口腔細菌有關
韋伯太空望遠鏡發現「索倫之眼」超新星
NASA拍到螺旋星系的明亮條狀結構
神祕行星在太空出雙入對 顛覆人類認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