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心苑】專欄 孩子網游癮 父母如何應對?

人氣 6
標籤: ,

【大紀元2015年07月01日訊】暑假開始以來,有些父母為孩子上網或玩電子遊戲上癮(簡稱網游癮)發愁而前來諮詢;有些父母視電子遊戲為「電子鴉片」或「電子海洛因」,痛心疾首。因此,本週欄目和朋友們先來談談「網游癮」。原計劃的本週專欄題目「常見情緒困擾之二 — 抑鬱」將延後探討。

網游癮症狀包括:渴求(念念不忘「網事」);失控(總嫌網游時間不夠,無法停止);戒斷反應(被迫停止會煩躁不安)。其結果是,很多孩子學習質量下降,興趣減少,面對父母質問掩蓋事實。

青少年網游癮已引起世界各國的重視,有心理學家利用腦成像揭示網游癮患者的大腦同賭癮或毒癮患者的大腦類似 ( 大腦額葉和頂葉都有功能性萎縮)。還有學者認為網游癮患者常缺乏社交能力,利用遊戲躲在虛擬世界中迴避現實。

著重研究孩子的性格因素和衝動控制的研究人員認為,有些孩子的性格傾向易於成癮,但外界刺激是次要的,換言之,網絡和電子遊戲本身並無害,關鍵在於通過心理諮詢,積極引導孩子,加強自我認識,不斷完善個性,學會合理宣洩和培養成熟的心理防禦機制。

美國中學生的必讀教材《麥田里的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探索了一個十幾歲少年的憤怒與焦慮。其實,孩子的叛逆屬於正常狀態。

有些父母也會沉溺於「網癮」,因此浪費了陪同孩子成長的時間。有的舉家在電腦X射線和低頻電磁聲輻射中,坐姿殭化,腰酸頸直,頭脹眼干。

硬性禁止孩子玩電子遊戲並非解決之道。為人父母者也應省察自己的角色,從不同的角度理解孩子叛逆的問題,不斷完善培養孩子的方式。比如,孩子上了中學後,父母應嚐試雙向溝通,啟發孩子思考,多引導而少教導。急躁的父母,尤應自我提醒,保持冷靜, 注意說話語氣。父母若能深入理解自己的童年經歷,解開原生家庭糾結,找到生活的意義和工作價值,將有助於減少孩子的心靈創傷,培養溫馨長久的親子關係。

對於程度較輕的網游癮,可通過以下措施幫助孩子進行自我調適:科學安排時間,磋商控制網遊行為,協議每天操作累積時間和關機時間,培養其它興趣(例如,大自然,體育運動,琴棋書畫)轉移替代網游。

程度較重的網游癮常需心理諮詢師或心理醫生的幫助。成癮程度較重者往往受制於下意識的狀態,明知後果卻仍不能自制。專業人員可針對成癮者的癡迷程度和成癮原因,制定治療措施。首先擺脫網游癮的困擾,然後探索科學安排時間,進而建立有序的生活規律。

「情商」(EQ)作者Daniel Siegel 總結的「健康心靈拼盤」(Healthy Mind Platter)有助於青少年塑造正在發展成熟關鍵階段大腦。如果您想幫助孩子具體實施「健康心靈拼盤」,讓他們暑假每天擁有足夠的休息時間、專注時間、休閒時間、與父母交流時間以及內省時間,探究自我人生。歡迎電郵聯繫李艷華( Yanhua Li, LCPC),yanhua4640619@gmail.com。

責任編輯:夏實

相關新聞
看心理〝醫生〞  還是不看心理〝醫生〞
心理諮詢師:夫妻間必學的坦白秘密技巧
心理諮詢網站站主:神韻音樂令人寧靜
心理諮詢師:神韻的歌能解開你的心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