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文:網絡被盜 個人信息賣多少錢?

人氣 35

【大紀元2015年07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曉真報導)互聯網給人們帶來生活便利,也帶來了網絡安全風險。大陸官方最新報告顯示,近一年來,因個人信息洩露、垃圾信息、詐騙信息等原因,導致大陸民眾總體損失約805億元!那麼,個人的信息值多少錢呢?近日有網民發文,披露其中的一些詳情。

近期,中國互聯網協會對外公布了《中國民眾權益保護調查報告(2015)》,引發了外界對中國民眾個人信息安全的關注。

報告顯示,近一年來,大陸多家知名電商、快遞公司、招聘網站、考試報名網站等發生數據洩露事件。而民眾因個人信息洩露、垃圾信息、詐騙信息等現象,導致總體損失約805億元,人均124元,其中約4500萬民眾近一年遭受的經濟損失在1000元以上。

另據陸媒報導,目前,盜賣客戶隱私信息在大陸已經形成地下黑色產業鏈,數十億條個人隱私數據正在網上流傳。

根據統計,僅2011年至2014年底,已被公開並被證實洩露的中國公民個人信息就多達11.27億條,內容包括電話號碼、電子郵件、通信地址,甚至是身分證號和賬號密碼等信息。

2014年5月,小米手機論壇因存在漏洞發生洩露事件,800萬用戶的賬號、密碼等數據洩露;2014年12月,12306火車票購票網站遭受攻擊,13萬用戶的賬號、密碼、身份證號碼及手機號碼等信息在網上流傳。此外,訂票、社交、點評、論壇、瀏覽器類知名網站的手機APP的用戶數據也遭到洩露。

那麼在這些不法分子的手中,民眾的信息究竟能賣幾個錢?近日,有網民發文,披露了其中的一些信息。

2008年:30萬條車主信息賣900元,平均每個車主的個人信息單價只有3厘錢。

2009年:黑客們通過木馬程序可每天盜取3G個人信息,其中網銀用戶信息則以每G400元的價格打包售出。

2010年:通信公司員工出售客戶個人信息,每條售價200元。

2011年:包含個人基本信息、信用交易信息的一條銀行徵信報告賣10元,而銀行客戶的卡號、餘額、開戶銀行、開戶時間、一整年的流水賬總和信息為40元到180元不等。

2012年:企業法人信息一度被洩露,簡單的企業業主信息5元一條,全面的信息20元一條出售,公司股東的查詢價格是50至90元。

2013年:網上兜售快遞單信息猖獗,一般1元/條,量大的0.8元/條,需求量極大的0.3元/條。旅館住宿的信息從幾十元到一百多元不等,一條通話記錄和個人行蹤售出價格約1000元,最高售價可達4000元。

2014年:130萬考研用戶的信息被掛到網上出售,打包價格為1.5萬元,每個考研學生的個人信息售價大約只有1分錢。

2015年:據互聯網安全漏洞網絡安全工程師介紹,詐騙者通過淘寶購買航班乘客信息,一條信息賣價20元。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兩名大陸人利用提款機詐騙 震動沙特
美警告中共網絡間諜行為將危及中美關係
美情報局:中共是網攻「頭號犯罪嫌疑人」
中共末日亂象 官員互派小偷剷除政敵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