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韓裔女攝影師找回了認不出她的父親

人氣 2401

【大紀元2015年08月16日訊】(英文大紀元Zachary Stieber 報導/李德馨編譯)一次路上偶遇,讓韓裔美國女子戴安娜(Diana Kim)找回了自己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父親,並幫助他逐步恢復了健康。

現年30歲的戴安娜是一位韓裔美國人,父親是位攝影師。她在美國夏威夷的毛伊島長大。她表示兒時父親教會她如何攝影,並且他經常背著母親給她吃棒棒糖,這是她兒時最美的記憶。

5歲時,她父母離異,結果她父親就徹底消失於其視野之外。隨後的日子裡,她也曾非常艱難,有時寄宿於親朋家裡,甚至會留宿公園或在汽車中過夜。

她說:「我一向將生活的困頓視為一種歷練,因此那種生活並沒有太令我煩惱,而我自己本人的生存本能也很強。」

2003年她進入大學之後,開始拍攝無家可歸的人。

她表示這完全是出於自己的興趣。她說:「我覺得從某種角度我可以體會到他們的那種痛苦,我知道甚麼是被人拋棄遺忘,我也知道那種無法得到自己渴望的穩定生活和經濟自由的痛苦,因為我也曾體驗過這一切。」

在之後的十年中,雖然她成為了一名成功的攝影師,但是拍攝無家可歸者的生活卻一直是她攝影中的一個題材。

直到2012年,她在檀香山拍攝無家可歸之人時,突然在一條大街的拐角處看到了自己的父親。

當時的情景令她非常傷心,她說:「父親比以前消瘦了很多,而且顯然他患有嚴重的精神分裂症。」

猶豫了一下之後,她向父親走了過去,雖然連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為甚麼會那麼堅定地走過去。

她說:「我最後向他走去,並叫著『爸爸』。爸爸沒有回答我,甚至沒有轉過來看我,因此我站在他身邊,試圖吸引他的注意力,盼著他能夠認出我。這時,一位女士走過來對我說,『不要理他,他一直站在那裡,就是那樣的。』」

「當時我真想向那名女子吼叫,因為我覺得這一切都是那麼無情,他是我父親,而那個女子卻全然不懂。但是我沒有,我只是看著她,對她說:『雖然如此,我必須試著喚醒他。』」

她表示,剛開始時真是非常困難。她說:「當時他的精神分裂症非常嚴重,而且由於沒有得到治療,他經常對別人的問話不做任何回應。有時候他似乎在與周圍的人爭吵,但是周圍卻沒有任何人。那時有很多夜晚我又找不到他了,又有很多夜晚我會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看到他,例如在某條街道的拐角處。」

「在他無家可歸的那些年,我見他的次數比我一生中見他的次數都多。記不清有多少次,我與他一起坐在路邊的街角上,為他的未來擔心。我會靜靜地坐在他身邊,為他祈禱,祈求奇蹟發生,祈求他會接受我的幫助。我知道他不願意接受治療,不願意吃藥,甚至不願意吃飯、洗澡或換上一身乾淨的衣服。我完全不知道怎樣讓他好起來。多少次我覺得他就會死在街上。多少次我帶著失望和沮喪離開他,似乎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無用的。但是我總會再回到他的身邊去,我總是試圖保住我心中的希望。」

後來有一天戴安娜聽說父親在街上犯了心臟病,並被送進醫院。這給戴安娜帶來了一線希望,因為父親終於可以接受治療了。

她表示接受治療之後,父親現在好多了。她說:「我父親現在有很多時間與朋友在一起,而且為了能夠掙些錢,也會有些成就感,他又開始找工作了,我們最近才在網上為他找一份兼職工作。」

她覺得父親恢復正常,是生命給她的最好的禮物。她說「當知道他的生活恢復正常之後,我真是很高興。幫助無家可歸父親的那段日子,讓我學會將個人生活中遇到的挑戰視為一種成長的機遇,而現在看到他還健康地活著而且越活越好,我心懷感激。我非常珍惜我們現在所有的這一切。我希望與我有過類似經歷的人也能夠體會到這種喜悅。」

已經成為攝影師的戴安娜表示,對她而言攝影不再僅僅是拍攝各種美景。她說:「攝影為我打開了一扇體驗這個世界的窗子,從中我與我所感興趣的人和事物交往。我通過鏡頭拍攝下的照片其實也記錄了我拍攝照片時的心情。而我非常關心那些生活在馬路上的無家可歸的人,因為我知道他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的故事,我希望通過我的故事,改變人們對無家可歸之人的看法。」

責任編輯:李緣

相關新聞
王清韻:我和誰一樣?我們的選擇……
【 亞城隨筆】人生感悟:得甚麼別得病
摒棄憂患
摒棄憂患 人氣 13
美華裔少女攢錢救助無家可歸者引關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