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首例國企債違約擬破產 或引發連鎖反應

人氣 3795

【大紀元2015年09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高紫檀報導)近日,中國大陸國企保定天威集團成為首例因無法償債而申請破產的案例。而與此同時,在中國企業債務高企、中國經濟進一步下行及股市不斷下挫的背景下,外界擔憂,中國國企債務違約將引發連鎖反應。

中國首例國企債務違約引發破產

近日,中國貨幣網刊登關於天威集團及部分子公司擬申請破產重整的公告稱,天威集團資金枯竭,已嚴重資不抵債,根據《破產法》相關規定,天威集團及上述三家子公司已具備破產重整的條件,經上級批准,擬申請破產重整。

這是中國大陸首家發生債務違約後申請破產的國企。

保定天威集團有限公司於2011年共發行兩筆五年期債券,總額為25億元,最初債券評級是AA+,後來被降級為BB。早在2015年4月,保定天威集團有限公司已經發表聲明稱,它無法償還債券利息。實際上,天威集團下屬的保定天威風電科技有限公司已經停產超過兩年。

中國二重集團面臨債務違約邊緣 或步天威集團後塵

事實上,像天威集團這樣負債纍纍,面臨或陷入債務違約危機的中國大陸國企並不少見。

中國二重集團上週二(9月15日)發布公告稱,因其債權人申請重整,存在重整成功或重整不成功並轉入清算的可能,對公司公開債務償還產生重要影響,可能無法如期支付本年度中期票據利息。

這意味著,中國二重集團處在債務違約的邊緣,如果出現違約,將為繼天威集團之後,中國第二例國企債務違約。

中國國有企業負債纍纍

由於中共體制原因,長期以來國企官員由中共任命,政企不分,導致國企機構臃腫,企業缺乏活力。

中共官方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約有15萬家國企,在全國各地僱用超過3,000萬人。這些企業控制著超過16萬億美元的資產,相當於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約150%。而且多數傳統產業,包括航空、金融和石油化工等,都完全由少數近乎壟斷所在行業的國企巨頭控制。

由於政企難分導致的效率低下及經營上的缺乏活力,長期以來,眾多中國國企依靠國有銀行貸款、發債等借款方式來擴大規模,期望與市場競爭,而導致的直接後果是,企業債務高企,資產負債情況急劇惡化。

路透社今年7月20日報導,路透社通過對中國1,400多家公司的研究發現,中國當前企業的債務高達16.1萬億美元,企業債務與中國GDP的比例達到160%,是美國的2倍,這些企業債在過去5年間急劇惡化。

國際評級機構標普稱,未來5年中國企業債還將增長77%,達到28.8萬億美元。標普預計,2015年到2019年這段時間,中國的公司債規模料將占到全球公司債總額的40%.

摩根大通銀行的研究發現,截至去年第三季度末,中國國有企業債務已經達到其總資產的65%,而2007年時為58%,當時股市也達到了頂峰。而較為健康的比例應該在50%。

規模龐大的企業債令中共高層深感不安,如何解決債務危機成為中共高層面臨的難題。

中共曾欲依靠股市圈錢擺脫國企債務危機

在中共看來,利用中國民眾手中的錢是最好的解決國企債務危機的手段。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5月18日報導稱,中國股市上漲的收益可以幫助政府整頓債務纏身的國有企業。北京最大的願望之一是,股市的繁榮可以幫助企業應對資產負債表上的大量債務。

報導稱,由於北京一再為股市的上漲加油助威,今年中央和地方政府擁有股份的近1000家上市公司的市值一度增加了20.19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增長一倍以上。摩根大通銀行的研究顯示,要把中國企業債降低到50%的水平,至少需要15萬億元資金才能達到目標。這也意味著,中國老百姓投向股市的血汗錢令中國國企的企業債危機有所緩解。

中國大陸網站《價值中國》分析稱,股市上漲,從客觀上講,確實為中國的國有企業擺脫困境、化解債務風險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前些年依靠擴大負債進行規模擴張的企業,通過股票減持、再融資或者資產注入、整體上市等獲得了大量資金,化解了不少債務。

股市下跌 經濟下行或引發中國國企債務危機連鎖反應

近期,隨著中國經濟持續下滑,中國股市自今年6月中旬迅速從高峰時的上證綜指5178.19點跌至目前的3200點左右,跌幅近40%。

在中國股民損失慘重的同時,由於股市市值的下跌,使國企債務危機再次浮出水面。

《金融時報》還報導稱,因為中國經濟今年可能出現四分之一世紀以來最疲弱的年增長率,而中共政府難以找到新的經濟活力來源。

隨著中國經濟放緩至25年來最低增速,傳統上由國企主導的行業(如重工業、建築業和製造業)扎堆出現不景氣。官方數字顯示,儘管擁有壟斷資源,今年前7個月,國企利潤同比下降2.3%。

有分析稱,天威集團及二重集團的債務危機或將拉開國企債務危機連鎖反應的序幕。#

責任編輯:劉曉真

相關新聞
中信證券困境突顯中國經濟風險
網文:知情人透露中國股市大跌真正內幕
陸媒開始討論下一輪中國股市踩踏
中共爭取WTO市場經濟地位 專家警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