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人實名舉報信 曝中國股市造假亂象

人氣 2276
標籤:

【大紀元2016年01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元明綜合報導)近日,一份2,000多人簽字的實名舉報信披露,一度震驚大陸股市的「冷水團事件」實為人禍而非自然災害,再度引發外界對中國股市造假亂象的關注。

1月11日,陸媒無界新聞報導,從獐子島上多名居民處獲得了一份2,000多人簽字的實名舉報信,指2014年的「因冷水團造成收穫期的蝦夷扇貝絕收,巨虧8.12億元事件」(以下簡稱「冷水團事件」),其原因是獐子島集團提前采捕和播苗造假的人禍,並非自然災害。此報導引起媒體對大陸股市造假亂象的關注。

「冷水團事件」回放

蝦夷一詞是中國古代對現在被江澤民出賣給俄國的庫頁島地區的舊稱,所以在那發現的扇貝就叫蝦夷扇貝。由於蝦夷扇貝做食品,不但味道鮮美,且營養豐富有益健康,所以經濟價值較高。

獐子島是中國最大的蝦夷扇貝底播增殖區域,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牧場,中國上市公司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02069.sz,以下簡稱獐子島集團)就在這個最大的海洋牧場生產經營蝦夷扇貝。獐子島集團2006年登陸中國A股,因產業模式獨特,曾被視為國內水產養殖業的名片,2008年其股價一度超過百元。

2014年10月30日,獐子島集團發布公告稱,因北黃海遭遇異常冷水團,公司一百多萬畝海洋牧場遭遇絕收,公司淨利潤虧損約8.12億元。此即「冷水團」事件的開端。

「冷水團事件」實乃人禍而非天災

2,000多人簽字的實名舉報信中顯示,「冷水團」事件是獐子島集團為了遮掩前幾年因為蝦夷扇貝播苗造假、偷工減料、播撒量虛報以及過度采捕而導致蝦夷扇貝斷代、產量下降的刺破氣球的行為。獐子島集團還存在播苗造假,虛增成本的問題。

據當時的《證券時報》報導稱,有當地養殖戶和水產商表示,沒有遇到冷水團,也沒有聽說周圍海域遭受冷水團災害。

作為當地權威發布海洋災情預報的大連市海洋與漁業局和大連市長海縣政府的官網中,至今也沒有對當年「冷水團」發布任何消息,這也是證明「冷水團事件」實乃人禍而非天災的有力證據。

誰是「冷水團事件」的受害者與得利者

獐子島集團在上市後,島上居民作為集體的一員,每人有1,000股受益權,後增加到6,000股。換言之,舉報者既是獐子島的居民也都是獐子島集團的小股東,他們說:「獐子島集團的好壞直接關係到我們的利益。冷水團事件發生時,我們覺得公司一定會引以為戒,認真管理公司,所以當時選擇了沉默。但冷水團事件後,獐子島高層仍然沒有認真經營公司,走上了繼續欺騙投資者的路,如此下去遲早會將公司置於死地,獐子島集團如果垮了,那島民也就失去了賴以生存之本,為了長遠考慮,我們2,000人一起發聲。」

去年6月10日網民皮海洲在網上發文說,「冷水團」襲擊的不是獐子島而是投資者。雖然受「冷水團」的襲擊,令公司去年損失了8億元,但實際上真正為此買單的是獐子島二級市場上的投資者,該公司的股價從「冷水團事件」之前的16元附近下跌到了11元附近。投資者的損失超過了30%。而作為該公司及相關的負責人來說,幾乎沒有為此付出甚麼代價,除了相關的做秀之外,甚至就連有實際意義的問責措施都沒有。

他說,不僅如此,「冷水團」的衝擊,還給獐子島公司的相關人員帶來了「抄底」的機會,使有關人員發起了公司的「災難財」。比如,該公司總裁辦11人以11.27元/股的價格增持179.1萬股,這一價格也基本是獐子島復牌後的最低價;而截至此次停牌前(去年5月29日),獐子島股價報收19.76元,有關人員的獲益是相當明顯的。

也正因如此,「冷水團」事件被市場質疑是「人為事件」並非完全沒有道理,在獐子島公司「說了算」的背景下,有關方面對「冷水團事件」的定性很難說是真實準確的。只有投資者才是冤大頭。不明不白地為「冷水團事件」買單,甚至至今都不知道「冷水團」事件的真假。

時評作者曾會生表示,獐子島公司的最大股東是獐子島鎮政府。獐子島公司上市後,仍然跟當地政府是利益共同體。所以,在爆出「冷水團事件」後,獐子島公司仍然可以從中共政府獲得專項財政資金,得到中共農業部國家示範基地的獎補資金。

「冷水團事件」再次戳中了中國股市的造假亂象

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臧小麗律師在接受無界新聞採訪時表示,如果獐子島居民舉報內容為真,就意味著獐子島集團2014年冷水團事件的公告內容並不屬實。一旦公告被監管部門認定有假,則獐子島便有證券欺詐的嫌疑,並且涉嫌虛假陳述。還會涉及到公司此前所披露公告的真實性,那麼公眾就會進一步對上市公司此前存貨數據或者業績的真實性提出質疑。本次舉報不僅涉及到參與舉報的2,000多位獐子島島民,也關係到上市公司眾多投資者的知情權和經濟收益。

曾會生認為,獐子島公司決不是中國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中造假的孤例,甚至不是最嚴重的,但它再次戳中了中國股市的造假亂象,也敲響了警鐘。如果任由這些不良的公司在市場上誆騙投資者,當前巨震中的中國股市將面臨不能承受的無限危機。

在這一點上,國外股市對造假嚴厲打擊的規則和案例值得借鑒。比如美國,上市公司對造假的處罰遠大於非法所得,一旦被查往往傾家蕩產,安然公司因造假欺詐而倒閉破產就是最鮮活的案例。

責任編輯:蔡致信

相關新聞
大陸股市造假十年如一日 業內人士稱水太深
盤點2013年大陸股市 造假五花八門 超萬億市值蒸發
大陸A股熔斷 一週股民人均損失超過7萬元
朱鎔基前秘書李劍閣三問中國股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