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經國傳》大陸出版 陸媒:山雨欲來 最後一搏

人氣 30054

【大紀元2016年01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岳華綜合報導)2016年新年伊始,《蔣經國傳》在大陸出版。大陸媒體節錄報導蔣經國晚年進行民主政治改革的內幕細節。習馬會之後,震動效應不斷,陸媒不斷報導有關國軍抗日等歷史真相。與此同時,習近平陣營密集釋放各種變局信號。

1月13日,大陸澎湃新聞網以標題《山雨欲來:蔣經國晚年最後一搏》轉載《蔣經國傳》部分內容。哈佛大學出版社在2000年出版英文本的「蔣經國傳」,作者陶涵是美國國務院資深官員、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研究員。

文章透露,由林添貴翻譯的《蔣經國傳》已於2016年1月由華文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本中文版《蔣經國傳》封面上突出「台灣民主與現代化的推手」、「理解20世紀的中國,理解蔣經國的抉擇」字樣。

公開信息顯示,華文出版社是一家位於北京市的中國出版社,成立於1987年,為中共中央統戰部的直屬事業單位之一。

文章節錄章節主要為蔣經國晚年解除台灣多年戒嚴,解除實施30多年的黨禁和報禁,促進政治民主的敏感內容。

文章稱,1985年,台灣駐日本的非正式「大使」馬樹禮以76歲之齡,回台接任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蔣經國告訴馬樹禮,他決心在今後一兩年內推動全面民主改革。他要求馬樹禮召集幾個專案小組,非正式地討論政治改革事宜。

蔣經國在1985年8月間接受《時代週刊》專訪時表示,他「從來沒有考量過」由蔣家成員接班。當蔣經國獲悉孝武、孝勇兄弟有意競選國民黨「中央委員」時,就交代秘書長馬樹禮制止。12月15日向「國民大會」發表講話時,針對在他身後是否有蔣家人或軍人出現主政的問題,他更是明白地答說:「既不能,也不會。」

1985年,國民黨開始更公開推動蔣經國的觀點,認為可以在中國大陸產生深刻的變化,「我們相信,大陸開始改革,會產生一種期待的革命,它將嚴重動搖今天所建構的政治和意識形態基礎。」

國民黨保守派也越來越難以反對島內出現同樣的吁求之聲。在財富日增、民智大開及都市化的大環境下,島內公民社會迅速擴張到有爭議性的領域。追求民權已經蔚為風潮,誰也阻擋不了。

經歷了將近一年在黨內營造共識的準備工作之後,蔣經國現在要進入下一階段,實際執行基本大改革。國民黨「中常會」在他指示下,成立一個二十四人的政治革新委員會,底下分成兩組,每組各十二名委員,各負責處理三個議題。三個最重要的改革範圍,它們的題目一點也沒有直接透露出探討的關鍵議題:「重振國會功能」,指的是結束資深「中央民意代表」的長期不改選現象;「研究民間團體問題」,指的是允許反對黨合法化。

解除戒嚴是最關鍵的重大改革。一旦政府放棄動員戡亂時期緊急權力,不准組織反對黨以及其它種種對民主政治的限制,就再也交代不過去。儘管蔣經國和馬樹禮花了一年的工夫溝通,絕大多數「中常委」(並不僅限於極右派)認為前途受到真正民主制度的威脅。「立法院」、「國民大會」裡年邁的「中央民意代表」,當然極力反對。嚴家淦召集的共識凝聚研討小組還是依舊進行會議,直到有一天嚴家淦在會議中中風倒下,才停止運作。蔣經國繼續在七海官邸召集非正式的會議,安撫疏通反對派,偶爾亦親自登門去拜訪這些身體比他還差、風燭殘年的大佬。

蔣經國和這些大佬講話時,執禮甚恭,洗耳恭聽他們的意見。他固然可以頒布緊急命令解散「立法院」和「國民大會」,可是他覺得必須根據他和父親所奠立的憲政法制從事。他認為,過渡到法治、民主社會一定要依照憲法辦理,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1987年,蔣經國下達解嚴令,解除在台灣實施了長達38年的戒嚴,隨後開放黨禁,開放報禁,從此開啟了台灣民主憲政的大門。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去世。享年78歲。

澎湃網讀者跟帖說,「蔣經國廢除了台灣的一黨獨裁地位,這就是他的功在千秋偉業。」「敬佩,不貪戀權力才是真正的偉人。」「以專制終結專制。前無古人!」

還有讀者跟帖表示,「信號?」「澎湃居然刊載這樣的文章?」「這是甚麼風向?」「用兩千萬人為十億人做了『探路先鋒』,或者按照歷史發展的實際情況來說,叫做『前車之鑒』。」

習馬會之後的震動效應不斷

2015年11月7日,習近平與馬英九以兩岸領導人的身份見面,互稱「先生」,超過一分鐘的握手特寫被定格聚焦。這是70年來兩岸領導人首次會面。「習馬會」的破冰之舉,打破此前中共以鬥爭為主的對台外交政策,為未來海峽兩岸局勢的良性發展帶來了巨大想像空間。外界關注,習近平當局改變對台政策,兩岸關係面臨變局,並將影響大陸時局發展。

「習馬會」後,澎湃網罕見先後報導國軍抗日真相,公開中共軍隊對台灣最大的敗仗——金門戰役,高調報導國軍將領孫立人。這次又報導蔣經國晚年民主政治改革內幕細節。

近期,習近平陣營通過多種渠道釋放大變局信號。如,親習近平陣營的財新網不斷發表有關政治改革的文章,觸及「制度之制度層面的變革」、「憲政制度」等敏感話題。#

責任編輯:蔡致信

相關新聞
習近平對軍方發表「訓詞」 與鄧江胡不同
中國一週大事解讀:2016年大變局路線圖浮現
財新刊文論「亂」 罕見提新社會秩序
臺陸委會主任委員揭密「馬習會」內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