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毒鹽泛濫成災 含鉛超標60倍

人氣 87
標籤: , ,

【大紀元2016年11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周慧心綜合報導)由於監管漏洞百出,22年來大陸假鹽毒鹽不斷。近日山東、黑龍江、湖北等多個地區曝光多起製造、售賣假鹽事件。更有數量不明的假鹽流向了普通市民的餐桌。

山東查獲30噸有害私鹽

據東網11月13日報導,山東濟寧市泗水縣鹽務局近日接獲市民舉報,指有人窩藏大量私鹽。警方根據線索,到位於泗水縣開發區的涉事工廠搜查。執法人員推開倉庫門後,發現倉庫內堆放著超過400大袋、共重超過30噸的私鹽。

該批私鹽在包裝袋上清晰標註了生產工廠的資料,經鑑定部門人員檢驗後,證實該批鹽不僅沒有碘,而且含鉛超標60倍,另外還含有包括汞、鎂、礬、亞硝酸鹽等在內的有害物質。

報導稱,長期食用這種私鹽,輕則危害健康,重則危及生命,尤其是孕婦和兒童更加不能食用這種鹽。涉案的私鹽販已潛逃,而這些問題鹽的流向目前還不清楚。

黑龍江發現製假鹽原料520噸

據《黑龍江日報》11月11日消息,日前,中鹽黑龍江鹽業集團有限公司反映,又有人在市場上銷售假冒中鹽品牌食鹽。警方最終在哈市道里區新發鎮26中學對面一處假鹽原料庫,以及新發鎮五星村內,發現兩處生產假鹽的據點。

此案共抓到9名嫌犯,繳獲假冒中鹽品牌的成品鹽12噸,包括岩鹽、海藻碘鹽、醃製鹽、醃漬鹽、粉碎洗滌鹽等五個品種;用於製造假鹽的原料工業鹽、無標識鹽520餘噸。此次制假鹽的原料量是黑龍江省自1996年來最大一起制售假鹽案件。

報導引述中鹽黑龍江鹽業集團總經理助理任宏亮表示,此次假鹽原料主要是無標識鹽和工業鹽,無標識鹽成份不明,工業鹽主要用於制鹼、鍋爐軟水、染料、肥皂及飼料加工等領域,製鹽者使用的工業鹽有的可以實現零成本,工業鹽除不含碘以外,最大的危害在於含有超量的亞硝酸鈉,人體過量食入亞硝酸鈉會發生中毒。此外,工業鹽含有較多的重金屬和對人體有害的雜質,長期食用對肝臟、腎臟的損傷很大。

湖北破獲假鹽60餘噸

據人民網11月9日報導,湖北蘄春警方破獲一起銷售假鹽案,涉案假鹽60餘噸,價值達20多萬元。

兩名嫌犯自去年底至今年6月份,一共在蘄春銷售假冒品牌食用鹽八車60餘噸。這些假冒品牌食用鹽分別被銷售到蘄春幾個鄉鎮。

據鹽務局工作人員介紹,湖北省103個縣(市、區)均為缺碘地區。食用假鹽危害巨大,因為假鹽沒有加碘,長期食用,會導致人體碘元素缺乏、胃腸道功能紊亂、神經系統受損。

安徽繳獲3噸工業廢鹽

據《安徽法制報》11月14日報導,日前,臨泉警方搗毀一個加工、銷售假冒食鹽的黑窩點,抓獲4名犯罪嫌疑人,繳獲3噸工業廢鹽。

前不久,警方在范集街上一王姓居民家中,現場查獲外標識為「長舟」牌高級精製鹽字樣的大包鹽產品2.5噸,假冒「中鹽」牌食用鹽小包裝35箱,每箱20公斤共40袋,以及封口機、電子秤等加工包裝設備,經檢驗鑑定,這些鹽全是工業用鹽,不能食用。

中共管漏洞百出

新華社曾在8月11日發表一篇評論文章《假鹽毒鹽泛濫利潤驚人,22年難治背後藏監管漏洞》,内容質疑「國內的假鹽案件至少可以追溯至1994年,層層監管為何難擋假鹽泛濫?」

文章表明除了「造假成本低,利潤巨大」讓人願意鋌而走險之外,另一主要原因就是監管漏洞百出。

在中國,飼料添加劑氯化鈉用於生產飼料和養殖牲畜,屬農業部門主管,但根據《食鹽專營辦法》《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的規定,畜牧鹽又屬食鹽專營的範疇。

文章表示多頭管理往往造成市場監管上的漏洞。另外,劣質鹽更容易脫離監管。文章寫道,「對於那些不宜食用的普通工業鹽,即不是以亞硝酸鈉為主要成分、小劑量就能致死的鹽類,國家對其管理更為『寬鬆』,多數流向了農村、鄉鎮地區的市場。」

文章還介紹稱,《鹽業體制改革方案》將於2017年1月1日起實施,到時將取消食鹽定點生產企業只能銷售給指定批發企業的規定、取消對小工業鹽及鹽產品進入市場的各類限制,放開鹽產品市場和價格。

對於本就脆弱的監管系統,這個方案的出台似乎更加雪上加霜。#

責任編輯:高静

相關新聞
湖南大量毒鹽入市 民責監管失職
毒皮蛋:中國人飯桌殺手添新丁
貽害中國百姓及全球的「中國模式」
大陸鹽業政策強制全民過量補碘20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