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丹:中國媽媽拒生「二胎」的難言之隱

人氣 1471

【大紀元2016年11月30日訊】近日,國家衛計委有官員公佈了這樣一項調研資料:在已生育一孩但不打算生二孩的婦女中,有60.7%的人是因為孩子無人照料。調研還發現,目前幼稚園大多只接受3歲以上的幼兒,而女職工能夠享受的產假一般在半年以內,家庭承擔著長達2年半左右的嬰幼兒照料任務。目前,有近80%的嬰幼兒都是由祖輩參與日間看護,而被調查對像更希望將孩子送往專業的托育機構。

說起來,「二胎」政策遇冷,在近幾年的中國早已不再是人們熱議的焦點。更多的探討似乎已從「提出再生育申請的夫婦不及預期一半」的比例轉移到拒生「二胎」的原因上。有文章指出,養育孩子的費用之高是那些拒生家庭最擔心的現實問題。根據上海的一個調查可知,「一個家庭養育一個0到3歲孩子的直接費用為32,719.5元,4到6歲孩子的養育費平均為31,943元,7到12歲的為31,226元」。可見,從孩子出生到上幼稚園的這段時間所需的費用是最高的。因此,35%的父母認為,「養孩子是沉重負擔」。

然而針對這樣的資料,我們似乎更需要指出,導致高昂的育兒費用產生的一個重要條件是,政府並沒有竭力提供對0到3歲孩子及父母的福利保障。僅從上述的調研中,就不難看出,父母的產假時間短以及托育機構的非專業化,都足以成為中國家庭生養孩子的最當務之急的困難。

網路上有人提到「托育機構」時表示,「『不放心』是最大的問題」;「因為我們身邊缺少這樣的機構」,「大家對這種機構缺乏瞭解」,「不容易產生信任感」。儘管這些原因有點「婆媽」,但平心而論,有哪個父母會放心的把嗷嗷待哺的小生命交給一個並不瞭解的機構託管?就連孩子去幼稚園,家長們都得忙不迭的跟老師用微信等聯繫方式進行互動,詢問有關孩子的所有生活瑣事;更別提不會走路、不會說話,需要時刻抱在懷中的嬰兒了。說到幼稚園,如今父母所能給予的信任恐怕也並不多,從孩子在幼稚園被老師虐打的視頻不斷遭到媒體曝光,就不難想像。

有資料顯示,「中國現在對0到3歲教育人員的培養是很缺乏的,大學裡面的學前教育專業主要針對3到6歲的兒童,3歲以下的早教專業很少,況且大學裡只從教育層面培養老師,很少培訓如何科學帶小寶寶」。這是指專業人才的缺乏。另一方面,開一家託管中心的費用也很高。一位業內人士透露,本想開一家社區托兒所的她到工商教育部門去辦理審批時,被要求跟辦幼稚園的審批手續一樣,且投資金額在200萬以上。從投資門檻如此之高的現實中,也就能看出,整個國家對早教領域的關注、重視與扶持,都顯然是遠遠不夠的。

或許有人會說,哪有那麼麻煩,現在不都是老人來帶嗎?這的確是中國看似普遍、合理存在的客觀事實,然而這個辦法真的能恰如其分、令人放心的解決問題嗎?若有孩子的父母出於真心的回答,相信都會表示,老人帶孩子其實存在著諸多隱憂和弊端。似乎沒有哪一個父母會否認,孩子由自己帶或是最佳的選擇。關鍵問題是,需要工作的父母們根本沒有這個時間。更重要的是,大多數中國育兒家長並不知情,從孩子出生後,父母能給予大量的時間照料、陪伴原本就是該被賦予的權利。而這樣的權利完全可從「產假」的時長中得以體現。

關於「產假」的時長,大多數福利強大的西方國家早已提供了很好的範例。北歐,自是不必說。瑞典有法律規定,工作的父母都能享有16個月(480天)的帶薪產假,費用由國家和雇主分攤。而挪威,則父母二人都有「產假」,並且還有兩種選擇,如果休47周,就可拿全額的工資;如果休57周,就拿80%的工資,這些錢都由國家承擔。目前產假最長的國家是俄羅斯,長達4年半。此外,英國產假一年,德國產假10個月。「看似最無情」的美國,母親不帶薪的產假是12周,但父親也可休產假,而美國的母親通常會任性的選擇辭掉工作,兩三年後再就業,這當然也與美國強大的社會保障密不可分。

真要對比起來,中國的父母們就只能抱頭痛哭了。雖說法定是98天,然而卻是「因地制宜」。老百姓和官員自然是不一樣,體制內外也不一樣,國企和私企當然有所不同,但最重要的,就是這幾個月的產假極有可能成為女性難以就業的直接障礙。在這樣一個大家都忙著賺快錢的時代,有哪個雇主願意拿出幾個月的時間和效益,為一個產婦提供方便。況且,政府這個大老闆都不管,舉步維艱的小公司就更沒有能力去保障了。

從中國人在生孩子這種基本願景上所表現出來的猶疑和顧慮,就足以看出,作為一個人所應該擁有的基本權利在中國並未得到普及。此外,經濟的快速發展也沒能讓老百姓再踏踏實實的多要一個孩子。如今「多子多福」對於中國人來說,越來越成為一種難以企及的奢望。而0到3歲的嬰幼兒普遍得不到放心、妥帖的照顧,則是中國這個泱泱大國在軟實力上所體現出的最難以啟齒的不足。

責任編輯:高義

相關新聞
方林達:全面開放二孩生育釋放的深層信息
大陸二胎化新年實施 人口頹勢逆轉不樂觀
大陸月嫂黑幕多:不吃海鮮沒力氣
中國父母幫留澳子女「買」簽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