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十三行虚拟实境 海底景观栩栩如生

人气: 138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16年11月05日讯】十三行博物馆“海中奥秘-水下考古展暨水下考古虚拟实境”,今天开幕并启动全国首创水下考古虚拟实境VR。从澎湖海沟打捞的新生代第四纪德氏水牛头,也同时亮相。

新生代第四纪德氏水牛头,是台湾目前最完整的水下考古动物化石。十三行博物馆并且架设虚拟实境的,14公尺长壮观的海底隧道。

出席今天开幕典礼的贵宾,包括新北市长朱立伦、中研院院士臧振华、中华水下考古学会理事长黄汉勇、新北市政府文化局长林宽裕、宏达电HTC虚拟实境新科技部门副总经理鲍永哲、十三行博物馆长陈春兰。

朱立伦表示,感谢宏达电的协助,让民众在体验水下考古,有全新的感受。

臧振华也与朱立伦一起戴上虚拟实境的戴具、握具,体验水下大白鲨鱼或小生物游向自己。

臧振华表示,十三行博物馆领风气之先,把当红炸子鸡的虚拟实境结合寓教于乐,有助于民众了解海底文物。尤其,保护水下文物已经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重视的项目。

国内知名的地质学者魏国彦在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特刊,发表的“台湾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文章指出,以往发掘、寻获的台湾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被分为两大动物群:左镇动物群与澎湖动物群。

文章中指出,左镇动物群化石,主要以台南新化丘陵的左镇菜寮溪、盐水溪一带为主。澎湖动物群的化石,主要以打捞自澎湖水道为内涵。杨氏水牛(Bubalusyoungi)、德氏水牛(Bubalus teilhardi)年代约为2万年前左右。

德氏水牛(头、角)的特征为牛角很大,宽度由基部向外迅速变窄,向上角度较大。朱立伦与陈春兰,仔细观赏,逐一询问。

博物馆表示,德氏水牛及原本生活在大陆北方的动物,在寒冷气候下,为了避寒,为了获得更丰富的食物资源,向南迁移,台湾海峡当时是它们的栖息地,直到近代台湾渔民再度将它们的化石,从澎湖海沟中捞起。(转自中央社)

十三行博物馆“海中奥秘-水下考古展暨水下考古虚拟实境”,5日开幕。新北市长朱立伦(图)穿戴上虚拟 实境装备,体验水下大白鲨鱼或小生物游向自己。(中央社)
十三行博物馆“海中奥秘-水下考古展暨水下考古虚拟实境”,5日开幕。新北市长朱立伦(图)穿戴上虚拟实境装备,体验水下大白鲨鱼或小生物游向自己。(中央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