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央行調查債券代持 國債期貨暴跌後反彈

人氣 1790

【大紀元2016年12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泓博報導)連日來,大陸中型券商國海證券深陷假印章風波,並令一直處於灰色地帶的代持業務風險集中爆發。目前已有多達22家金融機構捲入「假章門」風波。消息稱,大陸監管層不得不有所動作,央行部分地方分支機構開始調查債券代持。

路透社:央行部分支行調查債券代持

12月20日,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社,大陸央行部分地方分支機構近日對轄區銀行開展債券代持(養券)業務發生情況調查,涉及內容包括代持(養券)的時間、週期以及原因等。

一位銀行交易員稱,目前尚不清楚此次央行進行調查只是要求大家先自查,還是會依據結果出台相應政策。

中共央行對此暫未予以置評。據悉,代持業務開展範圍極廣,多數機構都曾牽涉其中。

12月20日,國海證券發布公告稱,公司12月15日收到通知,廣西證監局將對其債券等相關業務進行現場檢查,檢查組已進場工作。

國海證券19日曾稱,目前正在與相關金融機構溝通核實情況。

此事牽連的22家機構已悉數曝光,包括信達證券、中信建投、民生證券、國融證券、西藏信託、國金證券、華福證券、聯訊證券、廣發證券、華創證券、浙商證券、南昌農商行、五礦證券、華林證券、聯儲證券、東吳證券、開源證券、新疆匯合銀行、東北證券、長春發展銀行、湘財證券、財富證券。

國海證券假印章事件在債市引發軒然大波,引發市場在交易層面的信任危機。弘業期貨金融研究院史珂表示,該事件已經將之前債市的流動性緊張問題演化成了信用問題,短期內期債市場緊張情緒恐難以完全化解。

所謂債券代持,是指投資機構在正常的債券業務之外,向代持機構轉讓債券並約定回購的時間、價格,從而獲得增量現金而放大債券市場交易槓桿的行為,代持機構會相應獲得資金拆借的利息收入。在債市走強階段,槓桿水平通過代持而被放大;但債市下行或資金面收緊時,代持的風險也會相應釋放。債券代持一度成為債券牛市和活躍債市的推手之一,目前監管層並未明文禁止。

央行放水 國債期貨止跌反彈

國海證券股票自12月15日起停牌至今。在國海證券債券代持事件持續發酵影響下,20日國內國債期貨開盤旋即暴跌,十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最低跌至93.480,創下該品種上市以來最低位,五年期國債期貨也創下一年多來新低。隨後在市場消息帶動下,國債期貨品種止跌反彈。

截至收盤,1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1703、收盤漲0.17%、報94.750元,早盤一度大跌1.17%;5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F1703、收盤漲0.05%、報97.775元,早盤一度大跌0.85%。現貨方面,截至發稿,10年國債到期收益率上漲至3.375%,10年期國開債到期收益率則轉跌至3.9025%。

資金面上,央行對逆回購需求進行詢量一定程度上緩和了市場情緒。據當天央行公告,央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2500億元逆回購操作,7天、14天和28天期品種分別為1550億元、 650億元和300億元,中標利率繼續分別持平於2.25%、2.40%和2.55%。鑒於當天到期逆回購量為850億元,故星期二公開市場單日實現資金淨投放1650億元, 較前一日的650億元大幅增加。

瑞達期貨分析認為,今日期債市場存在大量投機抄底資金介入,與資金面好轉共同作用,促成期債止跌反彈。

上週以來中國債市加速恐慌性下跌,10年期國債期貨首現跌停,信用債頻頻取消發行。中共財政部週二亦公告,其21日在銀行間和證交所跨市場招標續發行的兩期國債,發行規模由原定的560億元調降至320億元;三年和七年期各半,為160億元。

據《中證報》報導,一家城商行上海分行相關人士稱,由於市場資金緊張加上負面情緒積聚,商業銀行挑選交易對象時,對其信用等級的要求提高了很多,直接導致券商等非銀金融機構的融資更難、成本也提升很多。

分析人士表示,在年末MPA(宏觀審慎評估)考核、流動性覆蓋率披露等壓力下,部分金融機構資金融通出現明顯收縮,預計接下來的一、兩週資金供需矛盾或更為激烈。本輪市場資金面緊張情況至少延續至明年2月初。#

責任編輯:李穹

相關新聞
中共央行突降存款準備金或加速資金出逃
格力董事長:「野蠻人」坑害實體經濟與股民
美聯儲加息 中國「股債匯」齊跌
大陸債市波動 資金面緊張銀行出錢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