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當局連夜處理「蘿蔔章」事件 危機未了

人氣 16649

【大紀元2016年12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泓博報導)最近,國海證券「蘿蔔章」事件導致機構人人自危、信用危機不斷蔓延、國債期貨下跌。20日,監管部門出面協調才化解暫時矛盾,但相關制度尚須建立和完善。

大陸綜合消息,12月20日下午6點左右,中國證券業協會召集涉事的近30家機構連夜開會。會議由證監會副主席李超主持,經過長達5個多小時的談判,最終國海證券承認履行代持協議,但其它機構不得擠兌並共同承擔一定的風險。

據悉,本次國海證券「蘿蔔章」事件涉及的總金額大約200億元,交易標的以利率債為主,有部分信用債就是國海證券承銷的,帳面浮虧目前不到10億元。

21日早上,國海證券發布公告稱,認可債券交易協議,願意共同承擔責任。

隨著國海期貨「蘿蔔章」事件塵埃落地,21日,國債期貨開盤即大漲,現券收益率大幅回落。午後,緊跟著非銀機構被直接注入流動性的消息,國債期貨更是直線拉漲。截至收盤,10年期國債期貨漲幅擴大至1.57%,創了最高漲幅的紀錄;5年期國債期貨漲幅1.09%,一度觸及漲停。

現券方面,國債、國開債收益率進一步回落。

21日,央行公開市場再度淨投放900億元,本週連續三天淨投放。午後14:00左右,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稱,中國國有銀行中已至少有一家通過回購交易,向基金公司提供流動性支持,金額高達數十億元人民幣。此舉表明非金融機構獲得流動性難度繼續降低。

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指出,恐慌情緒正逐步退潮。央行投放流動性緩釋,旨在去槓桿而非人為製造錢荒,債市初現企穩跡象。「蘿蔔章事件」塵埃落地,市場情緒或逐步平復。

風波過後,危機真的結束了嗎?

興業證券認為,國海「蘿蔔章」事件引發了債市機構間的信任危機,暴露了基於信用交易制度的脆弱性,同時對代持等業務的金融整頓應該也會出現,這是中期需要關注的地方,危機意識不能丟。

業內人士指出,大額債券轉讓要經過層層審批,不是一個假章就搞定了債券代持所有流程。「蘿蔔章」說明 了許多人為了多賺錢而不惜違規,讓內控形同虛設。因此,及時補牢制度漏洞,徹底剷除違規「代持養券」存在的土壤已成當務之急。

此前,相關媒體於12月14日刊發、轉載《債市下跌引發華龍證券5億違約 國海證券一負責人失聯》等報導,從而暴露國海證券「蘿蔔章」事件,影響到很多債券從業人員的信心,導致機構人人自危,信用危機不斷蔓延。人們要求債券信用體系健全、債市業務流程強化、代持業務監管等的呼籲聲不斷湧現。#

責任編輯:孫芸

相關新聞
大陸債市波動 資金面緊張銀行出錢難
美聯儲加息 大陸國債期貨崩跌
國海證券「蘿蔔章」風波升級 20餘機構討債
大陸債市信任危機蔓延 國債期貨再次暴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