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逸事:「義重生輕死知己」

作者:鄭重
font print 人氣: 103
【字號】    
   標籤: tags:

王履吉,名寵,原字履仁,別號雅宜仙人,累試不第。酷愛詩文、書畫,追慕建安及盛唐詩風,散文學班固和司馬遷。比唐寅(唐伯虎)年幼二十餘歲,二人為忘年之交。此詩是唐寅與王履吉在酒宴上的唱和之作。

唐寅:〈席上答王履吉〉
我觀古昔之英雄,慷慨然諾杯酒中。
義重生輕死知己,所以與人成大功。

我觀今日之才彥,交不以心惟以面。
面前斟酒酒未寒,面未變時心已變。

區區已作老村莊,英雄才彥不敢當。
但恨今人不如古,高歌伐木矢滄浪。

感君稱我為奇士,又言天下無相似。
庸庸碌碌我何奇?有酒與君斟酌之。

義重生輕:義氣重於生命。義,道義,信義,或指情誼。死知己:為知己而死。才彥:才德傑出的人。這裡反用其意,實指趨炎附勢的小人。

這是詩人在酒席上回贈好友王履吉的一首詩。當時唐寅雖已年近五十,但科場一案,在他心靈深處留下的創傷尚未平復。摯友相見,往往會傾吐真情。詩人通過古今英雄人物的鮮明對比,沉痛地揭露和鞭撻了人心澆薄、世態炎涼、充滿虛偽和狡詐的社會現實,讚美了重義輕生的精神境界和人與人之間純真、誠摯的友誼。@*#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作詩要嵌入預先規定的數字,又要保證詩意清新自然,那是很難寫得好的。詩中出現數字,那要符合詩意的需要,或者作家本人的愛好,如唐初詩人駱賓王,他喜歡在詩中穿插數字,當時有「算博士」之稱,如「秦地重關一百二,漢家離宮三十六」。
  • 明代有位「鼓勵學校,賑濟饑民,有水鏡慈母之稱」的七品縣令米萬鐘。他雖為朝廷命官,卻多才多藝,詩、書、畫名噪一時,且愛石成癖,與宋代米芾,並稱為「石迷二米」。
  • 「紅學」是我國一門研究《紅樓夢》的學問。「紅學」一詞的由來,據清末李放的《 八旗畫錄》說:「光緒初年,京朝士大夫尤喜(人名)讀之,自相矜為『紅學』云。 」這是「紅學」一詞,見諸典籍的最早記載。
  • 「初唐四傑」之一的楊炯,十二歲就中了神童舉,是一位很有才華的詩人。然而,他一生很不得志,只在朝廷和地方上,擔任過幾年「清職」或「參軍」、即縣令之類的小官。而那些才疏學淺之輩,憑藉趨炎附勢、攀龍附鳳之技,而青雲直上,且神氣十足。楊炯對此輩,嗤之以鼻,並常常藉機對那些酒囊飯袋們,進行辛辣的諷刺。
  • 同治年間,南方有個名叫謝松岱的窮書生,進京趕考,沒有中第,正心灰意冷之時,忽然想到偌大的考場,一片研墨之聲,費去了許多工夫,實為書生之苦。於是他靈機一動,將研好的墨汁,端到考場外面兜售,頗得眾考生的欣賞。
  • 一年之後,又值中秋佳節,蘇東坡在官邸設宴,招待名流雅士,共賞皎月。席間,有個梨園藝伶楚瓊,她為眾賓客彈唱了一曲《惜分飛》,眾人聽得如醉如癡,流下了同情的淚水。
  • 據清朝文學家袁枚《隨園詩話》記載:杭州有個官員趙鈞台,一次出遊蘇州,聽說此地麗女如雲,便想在蘇州娶個嬌妾。
  • 文天祥被俘後,歷經三年的折磨與凌辱,在獄中寧死不屈。可是,他的胞弟文璧卻很不爭氣,當元軍直下廣東時,身任惠州知府的文璧竟不戰而降。
  • 司馬光讓步了,只得舉起杯盞,呷了一小口。可是王安石直至宴席散時,仍滴酒未沾。司馬光表示佩服,說:「賢兄比我強,連鐵面黑老包,你都抵得住!」連包拯也不由得暗暗稱奇。
  • 清朝乾隆大學士紀曉嵐,自幼聰慧過人,擅長屬對,且善隨機應變,巧言應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