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道》生意經(2)握住「救人的刀」

作者:孟欣
font print 人氣: 484
【字號】    
   標籤: tags: , , ,

善惡有報是誰也逃不脫的普遍規律。既然從商也可以視為一種修煉的方式,那麼就像很多其他修煉形式一樣,救人是大功德。石崇大師教誨林尚沃「握住救人的刀」。救人往往與犧牲自我分不開。放不下個人利益的人擔心那樣會使自己遭受損失,但恰恰相反,這種犧牲的結果卻非常奇妙,敢於犧牲自己救助他人的商人反而是收益者,因為別忘了,冥冥之中有天理在平衡著一切。林尚沃商業上的起色就源於他的一次救人經歷。

大師點化「救人的刀」

林尚沃在秋月庵修行時,一次石崇大師突然把他叫住,伸出攥著拳頭的手問:「我這手裡有甚麼?」林尚沃不懂石崇大師的發問究竟包含著甚麼禪機,回答說:「我不知道。」石崇大師給林尚沃一個棒喝。林尚沃心生一計,下次在石崇大師又要伸出拳頭提問前,林尚沃先把攥著的拳頭伸向了石崇大師:「大師,我的手裡有甚麼?」石崇大師說:「你手裡有一把刀。」

但石崇大師又問,「我手裡拿的這把刀,是救人之刀,還是殺人之刀?」林尚沃只能試著回答道:「大師手裡拿的是一把救人的刀。」馬上挨了一禪杖。第二天林尚沃又回答說:「大師手裡拿的是一把殺人的刀。」結果還是挨了一禪杖。第三天,林尚沃被逼得實在沒有辦法了,只得模稜兩可地說:「大師手裡所拿的那把刀,既可以是殺人之刀,也可以是救人之刀。」這次石崇大師沒有敲打林尚沃,點頭走了。此後,林尚沃再也沒有受到石崇大師的詰問和敲打。

等他進入商界,在經歷了一系列的磨難之後,才逐漸明白其中的禪機。原來,石崇大師當初是在告訴林尚沃一個十分平凡但很重要的道理:每個人都是有能力的,就好比每個人的雙手都是一把兩刃刀,它既可以用來殺人,也可以用來救人。關鍵是看你怎麼使用自己的雙手。當你用雙手去殘害別人時,它就是一把殺人之刀;反之,當你用雙手去幫助別人時,它就是一把救人之刀。因此,作為一個正派的商人,一定要用好自己手中那把無形的刀,讓它成為一把救人的刀,絕不能為了賺錢而踐踏別人,也不能為了追逐利益而傷害他人。

捨己救人結善緣

初出道的雜貨商人林尚沃就遇到了是使用救人的刀還是殺人的刀的考驗。第一次販賣貨物到北京去。他運用自己的漢學功底,與滿清統治下的漢族商人溝通了感情,成功的與北京同仁堂的大掌櫃做成了生意,得到了500兩的高額酬金,其中包括給他的賞錢250兩和為東家賺得的錢250兩。之後他的夥伴把他這個初次來到大清首都的小夥計帶到北京的青樓,想讓他體驗清朝女子的艷麗。沒想到這一去真遇到了一位絕色的妙齡女子張美齡。

張美齡不幸被江南的父親賣到了北京的青樓。她一心渴望擺脫妓女的厄運,林尚沃是她遇到的第一位客人,她不停地哭訴:「大爺救命!」面對這樣美麗柔弱的女子,年輕的林尚沃毅然守住了心性,不但沒有染指於她,而且經過一夜的苦思冥想,用剛得到的500兩贖出了15歲的雛妓張美齡。林尚沃把自己經商得到的第一筆大錢,他本打算用來起步的250兩銀子,加上挪用了老闆的250兩銀子做了這件善事。

為此他不但失去了原始資本,回到朝鮮他還被永遠逐出了義州商界,流浪異鄉。但他覺得值,因為他救了一個不幸的女子。他當時並沒有想過以後的回報。對人的關懷,對人的尊重是他從佛法中修行的結果。但這正是一個成功商人的道德基石。一個不尊重人的人也許會靠著自己的250兩的小錢發財,用另250兩討好了老闆,但絕對成不了「天下第一商」。

善行結善果

獲救的張美齡在內裙上寫下「義州商人林尚沃」。林尚沃走投無路,再次進入了他15歲修習過的金剛山秋月庵苦修,開城商人朴鍾一懷揣一張神祕的銀票找到了林尚沃,勸其重返商界。參商林尚沃和朴鍾一北京之行,才弄明白這個開出5000兩銀票的人是已成為大清朝光祿大夫周夫人的張美齡。光祿大夫周炳成是同仁堂藥店的大老闆,張美齡自由後嫁給了周大人,並為年邁的周大人生子而被扶正。這種人生變化豈是肉眼凡胎的人所能預見的?

大清的一個小女子也有著仗義的胸懷,知恩不忘,用當年林尚沃救她時花費的銀子的十倍的代價來回報。可以說,義州商人林尚沃是弱女子張美齡的大恩人,反過來,大清周夫人張美齡也是參商林尚沃的大恩人。這一切都可視為石崇法師那把人人手中都有的「可殺人亦可救人的刀」的緣起。從此,林尚沃踏上了富甲八道(注3)的「天下第一商」的成功之路。

古代中華商界好善成風

中土的商人更有很多不計個人得失捨財救人的事跡。與林尚沃同一時代的大清商人伍秉鑒(1769─1843)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在商界也同樣緊握救人的刀。伍家以外貿起家,以外貿發家。伍秉鑒經營外貿有長遠眼光,不但慷慨大方,講求誠信,而且很有人情味。曾有一位美國商人替伍秉鑒承銷一船生絲,利潤頗豐,然而這筆貨款並未按事前約定兌換成東印度公司期票,而是被美商挪用購買了一批英國毛織品,結果砸在手裡,損失數千銀元。美商主動提出包賠,這樣雖然不會讓伍秉鑒蒙受損失,但那位商人卻要傾家蕩產,再難起步。伍秉鑒主動收下了這批滯銷品,婉拒了美商的賠償。

另一個美國商人由於經營失當,欠了伍秉鑒7.2萬銀元,因無力償還而沒法回國。伍秉鑒聽說後,竟當面撕掉了借據,相當於免掉了這筆巨債。伍秉鑒此舉,與錙銖必較的鑽營商術的人大相逕庭,更讓在刻板狹隘的現代科學裡鑽牛角尖的西方人耳目一新,在美國國內引起了強烈反響。

慷慨大方不等於到處施捨,伍秉鑒在經營上是一絲不苟,精打細算的。儘管他開的怡和行收費高,業務忙,很多洋商還是願意跟伍秉鑒做買賣。因為在他們看來,怡和行的商品質量和發貨時間以及他的人品都是值得信任的。伍秉鑒不但不會因為救人虧本,至道光十四年(1834年),伍秉鑒積累的財產達2600萬銀元,相當於清廷近半年的財政收入,是洋人眼中的「世界首富」。

每個成功的商人都有自己的機遇。這種機遇的出現似乎是偶然的,但如何把握機遇是每個商人得到機遇前的修為所定。儘管林尚沃離現在已經200年了,但這種救人的精神並未過時。在這個金錢至上,物慾橫流的時代,這種精神更可貴,也更可以助那些想成為真正的商人的人走向成功。以林尚沃這樣高尚的人格,即使救了張美齡沒有在此事上得到任何直接的回報,以後也肯定還有成功的機會,因為好人有好報的天理在平衡著一切。

(注3:朝鮮王國有八個叫作「道」的行政區,朝鮮合稱八道。林尚沃最終成就的「天下第一商」其實是朝鮮王國的首富,而不是整個大清帝國的首富。韓國的作者們出於過強的民族自尊心,把「天下第一商」理解為整個大清帝國的範圍,是因為他們對大清的歷史考察不夠。其實那時大清的首富們幾乎都是無可倫比的世界首富。)@*

原文標題:《商道》裡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生意經(2) ——握住「救人的刀」,善行結善果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為富之道,林林總總,各行其是。富而有德者,為人景仰;巧取豪奪,為富不仁者,終究自取其辱,為人唾棄。
  • 61集韓劇《商道》於5月3日起已在新唐人電視台開播,時間為每週一、二、三、四、五,美東時間上午10時00分;美東時間睌上20時00分直播。及每週二、三、四、五、六,美東時間上午4時00分;及美東時間下午14時00分重播。新唐人電視台24小時網絡直播,敬請即時在線收看,請訪問:http://www.ntdtv.com/。
  • 61集韓劇《商道》於5月3日起已在新唐人電視台開播,時間為每週一、二、三、四、五,美東時間上午10時00分;美東時間睌上20時00分直播。及每週二、三、四、五、六,美東時間上午4時00分;及美東時間下午14時00分重播。新唐人電視台24小時網絡直播,敬請即時在線收看,請訪問:http://www.ntdtv.com/。

  • 韓劇《商道》於5月3日起已在新唐人電視台開播,時間為每週一、二、三、四、五,美東時間上午10時00分;美東時間睌上20時00分直播。及每週二、三、四、五、六,美東時間上午4時00分;及美東時間下午14時00分重播。新唐人電視台24小時網絡直播,敬請即時在線收看,請訪問:http://www.ntdtv.com/。
  • 書生非常的不解,師父有點石成金之術,何苦讓弟子奔波世俗,掙錢呢?
  • 受師父囑咐到山下的繁華街市賣胭脂,身在世俗,打情罵俏的、孩子哭、痞子鬧的,沒點安寧,書生每天晚上回來打坐,心也被攪得不安寧。他也不好問師父,只好自己想,自己悟。後來明白:修道人的心是為修道而來,心在道中,自然就能遠離世俗。
  • (shown)受師父囑咐到山下的繁華街市賣胭脂,身在世俗,打情罵俏的、孩子哭、痞子鬧的,沒點安寧,書生每天晚上回來打坐,心也被攪得不安寧。他也不好問師父,只好自己想,自己悟。後來明白:修道人的心是為修道而來,心在道中,自然就能遠離世俗。
  • 一天,看著簡單的創意,使絲綢藝品展現出簡約而又富麗的一面,簡單的製作過程,卻在無意中,使得五行自然的協調相合,流暢的傳達著創意思路,看著簡單樸實,卻又流露著雍容大度的藝品,豁然想到了商道,恍然明白,純正的商道是在承載和傳承文化的精華,啟迪人心,因此商道之路自然的流通敞開,無法在被禁閉。細想下去,純正商道的根在生命的更深更遠處。心不斷的自然,技法不斷的改善,藝便在道中自然的變化和展現。因為藝品含蘊著仁義和天性,所以推出後特別受到客人的喜愛。
  • 論商道,說成功,這裡說的成功是指世俗意義上的功成名就。從普遍意義上講,成功需要滿足很多要素,那麼如果知曉了成功的要素,就必然能夠成功嗎?答案顯然是不一定的。有很多人盡其一生也不能取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成功除了必須的要素之外,還要「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才有最終成功的可能。是他們都不能知道成功的要素嗎?當然不是。實踐中有人卻能從書籍中獲得真知,啟發智慧,找到方向,並以此為基礎付諸行動最後取得成功。如創辦軟銀集團之孫正義,他用了二十年的時間成為亞洲首富,其傳奇經歷中就特別提到了年輕時曾經兩年內讀書破四千本的故事,而《孫子兵法》的思想更是貫穿其企業經營管理的始終。
  • 有個書生,屢考不中。世態的炎涼,使他決意放棄仕途的追求,拋棄趨之若鶩的塵世功名,出家尋道。經人指點後,書生來到一座山洞裡,欲拜道長為師。道長慧目望去,上下打量了一番,內心不禁暗暗自喜。然後緩緩的對他說:「你想學甚麼?我有點石成金之術,有空行之法,有遁入之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