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媒揭「黨」字黑史 報導日本在野黨抗衡執政黨

人氣 3344

【大紀元2016年03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岳華綜合報導)繼介紹美國大選中民意調查後,大陸澎湃新聞網又刊文細述日本在野黨合併抗衡執政黨,並揭「黨」字的黑歷史。相關敏感內容與中共獨裁意識形態相背離,釋放的政治變局信號令人關注。

3月22日,大陸澎湃新聞網發表文章《政黨合併謀求執政是個老梗:日本政黨政治史一瞥》。文章稱,上週,日本兩大在野的民主黨和維新黨,在國會內正式磋商兩黨合併事宜,並決定新黨名稱為「民進黨」,擬於本月底正式合併。此番合併旨在與執政的自民黨抗衡。小黨合併、聯合以謀求執政地位,在日本政黨政治史上是常見的手段之一。此次民主、維新兩黨聯合所欲抗衡的自民黨,在歷史上本身也是數黨聯合的產物。

文章隨後列小標題《「黨」字的黑歷史》細述「黨」字的由來:「黨」字不見於甲骨文,在金文裡才出現。金文「黨」由「尚」和「黑」兩個部件組成,《說文》解釋說:「侵不鮮也,從黑尚聲。」後半句釋其為形聲字,即由義符「黑」和聲符「尚」組成。不管怎麼樣,「黨」字作「同人團伙」解,一直到近代,字運不佳,用於「朋黨」、 「黨同伐異」、「黨禍」、「黨羽」、「奸黨」等,負面意義比較突出。

文章稱,估計是日本的遣唐使把「黨」字帶回了日本,也在「朋黨」、「私黨」等負面意義上使用;而日語「政黨」一詞來自一場叛亂:到1877年因西鄉隆盛反叛明治政府而起的「西南戰爭」時,在政府媒體形容叛軍為「私學校黨」(反叛以私學校的學生為主力)的另一邊,同情反叛的民間報紙則被稱其為「新政黨」。文章隨後詳細介紹日本自由黨、民主黨、自民黨等政黨的變遷與交替執政的歷史。

按《說文解字》,「黨」(繁體,上尚下黑)意即「尚黑」,表示熱衷作弊。造字本義:不光明,作弊。「黨」,「黨人」,在漢語中含有貶義。孔子說:「君子矜而不爭, 群而不黨。」《論語》中註釋為:「相助匿非曰黨。」中國歷史上的政治小集團,往往被稱為「朋黨」,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不好的概念,與「狐朋狗黨」同義,「結黨」和「營私」連在一起。

澎湃新聞網的文章揭「黨」字的黑歷史,並公開報導在野黨聯合抗衡執政黨,這與中共獨裁意識形態相背離。

就在前一天,澎湃新聞網刊文介紹美國大選中民意調查。文章稱,在1930年代,使用抽樣法的民意調查機構不在少數,但蓋洛普是成就最為突出的一個。蓋洛普形容,抽樣民意調查就是那根給「民主脈搏」把脈的手指。在蓋洛普那裏,民意調查已經不再是政治新聞的一個子類,而是發展民主的科學工具,甚至就是民主本身。

澎湃新聞網被指是親習陣營的新媒體。另外,財新傳媒主編胡舒立與習陣營關係密切,財新網經常發表風向性報導,替習陣營發聲。這兩個媒體去年以來頻頻發表反獨裁、民主轉型以及批判中共政治體制等敏感話題的文章,釋放的政治變局信號引外界關注。

如,2015年11月25日,財新網刊登美國學者福山關於中國民主轉型的敏感言論。12月31日,財新網發表文章《制度之制度層面的變革最重要》,觸及「憲政制度」等敏感話題;形同公開否定中共獨裁體制。

2004年底,《大紀元》發表系列社論《九評共產黨》深刻揭示中共的邪惡本質和歷史罪惡,引發大陸民眾退黨大潮,迄今退出中共黨、團、隊(三退)人數已逾2億3千1百萬。外界關注,中共的解體已是必然。如今大陸經濟、政治及社會危機互為因果,互相激化、中共政權可能隨時崩潰。

責任編輯:孫芸

相關新聞
日相安倍主政3週年 在野黨嚴詞批評
歐陽南山:面對蔡英文,不要簡單打壓抹黑
瑞典民意調查:民主黨支持率不斷上升
臺灣大選倒數五天 各黨造勢展多元民主政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