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媒揭“党”字黑史 报导日本在野党抗衡执政党

人气 3345

【大纪元2016年03月23日讯】(大纪元记者岳华综合报导)继介绍美国大选中民意调查后,大陆澎湃新闻网又刊文细述日本在野党合并抗衡执政党,并揭“党”字的黑历史。相关敏感内容与中共独裁意识形态相背离,释放的政治变局信号令人关注。

3月22日,大陆澎湃新闻网发表文章《政党合并谋求执政是个老梗:日本政党政治史一瞥》。文章称,上周,日本两大在野的民主党和维新党,在国会内正式磋商两党合并事宜,并决定新党名称为“民进党”,拟于本月底正式合并。此番合并旨在与执政的自民党抗衡。小党合并、联合以谋求执政地位,在日本政党政治史上是常见的手段之一。此次民主、维新两党联合所欲抗衡的自民党,在历史上本身也是数党联合的产物。

文章随后列小标题《“党”字的黑历史》细述“党”字的由来:“党”字不见于甲骨文,在金文里才出现。金文“党”由“尚”和“黑”两个部件组成,《说文》解释说:“侵不鲜也,从黑尚声。”后半句释其为形声字,即由义符“黑”和声符“尚”组成。不管怎么样,“党”字作“同人团伙”解,一直到近代,字运不佳,用于“朋党”、 “党同伐异”、“党祸”、“党羽”、“奸党”等,负面意义比较突出。

文章称,估计是日本的遣唐使把“党”字带回了日本,也在“朋党”、“私党”等负面意义上使用;而日语“政党”一词来自一场叛乱:到1877年因西乡隆盛反叛明治政府而起的“西南战争”时,在政府媒体形容叛军为“私学校党”(反叛以私学校的学生为主力)的另一边,同情反叛的民间报纸则被称其为“新政党”。文章随后详细介绍日本自由党、民主党、自民党等政党的变迁与交替执政的历史。

按《说文解字》,“党”(繁体,上尚下黑)意即“尚黑”,表示热衷作弊。造字本义:不光明,作弊。“党”,“党人”,在汉语中含有贬义。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 群而不党。”《论语》中注释为:“相助匿非曰党。”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小集团,往往被称为“朋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不好的概念,与“狐朋狗党”同义,“结党”和“营私”连在一起。

澎湃新闻网的文章揭“党”字的黑历史,并公开报导在野党联合抗衡执政党,这与中共独裁意识形态相背离。

就在前一天,澎湃新闻网刊文介绍美国大选中民意调查。文章称,在1930年代,使用抽样法的民意调查机构不在少数,但盖洛普是成就最为突出的一个。盖洛普形容,抽样民意调查就是那根给“民主脉搏”把脉的手指。在盖洛普那里,民意调查已经不再是政治新闻的一个子类,而是发展民主的科学工具,甚至就是民主本身。

澎湃新闻网被指是亲习阵营的新媒体。另外,财新传媒主编胡舒立与习阵营关系密切,财新网经常发表风向性报导,替习阵营发声。这两个媒体去年以来频频发表反独裁、民主转型以及批判中共政治体制等敏感话题的文章,释放的政治变局信号引外界关注。

如,2015年11月25日,财新网刊登美国学者福山关于中国民主转型的敏感言论。12月31日,财新网发表文章《制度之制度层面的变革最重要》,触及“宪政制度”等敏感话题;形同公开否定中共独裁体制。

2004年底,《大纪元》发表系列社论《九评共产党》深刻揭示中共的邪恶本质和历史罪恶,引发大陆民众退党大潮,迄今退出中共党、团、队(三退)人数已逾2亿3千1百万。外界关注,中共的解体已是必然。如今大陆经济、政治及社会危机互为因果,互相激化、中共政权可能随时崩溃。

责任编辑:孙芸

相关新闻
日相安倍主政3周年 在野党严词批评
欧阳南山:面对蔡英文,不要简单打压抹黑
瑞典民意调查:民主党支持率不断上升
台湾大选倒数五天 各党造势展多元民主政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