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商二代獲評紐約精英

協和門窗陳茂記:用「年輕的想法」管理企業

協和門窗首席運營官陳茂記介紹他在協和門窗引進的3D打印機。(李凱文/大紀元)

人氣: 30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

【大紀元2016年04月07日訊】(大紀元特約記者莊翊晨紐約報導)2016年《克萊恩紐約商業周刊》(Crain’s New York Business)評選出了「40位40歲以下精英」(40 Under 40),其中有兩位是華人,一位就是協和門窗的首席運營官,37歲的陳茂記。

陳茂記1983年和家人從台灣移民來到紐約,剛來時父母英文不好,為了生存,父親陳秋貴做了很多不同的工作,最擅長的就是做鋁門窗。陳茂記回憶說,「有一天他說,我們為什麼不在家中的車庫做窗戶?(協和門窗)企業就這樣開始了。」

後來陳茂記從常春藤名校賓州大學畢業,先在外面工作了三年半,之後被父母叫回來幫忙。

母親告訴他:「你年輕,就要用年輕的想法。」鼓勵他用年輕人的想法經營,嘗試新的東西。於是陳茂記把現代科技帶進了公司,從讓員工使用黑莓機,到現在購入熱門的3D列印機。陳茂記介紹說:「當我們買3D列印機時,成本很高,將近十幾萬美元,那是第一次這樣做,不過使用3D列印讓我們能做更多獨特的產品,也讓我的工程團隊能夠實驗不同類型的產品,我們發現在全新產品上有很大的進展。」

努力是最重要的

知識和技術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但在陳茂記看來更重要的是「努力」,「我爸媽曾告訴我,我們做的不是天才的東西,我們做的只是窗戶,將玻璃裝上,讓窗戶可以開關,我們要做的就是比別人努力,如果對手一天工作10小時,我們就工作14小時。」

經過兩代人的幸苦經營,現在的協和門窗已經從一個家庭作坊,發展成了連鎖公司,除了紐約的總部,在賓州、芝加哥、聖路易斯、洛杉磯都有分公司,年收入約8500萬美元,員工近600人,未來還將擴展到700~800名員工。

新移民創業有兩道坎

很多的新移民帶著夢想來到美國,想在這里創業,陳茂記表示,新移民創業有兩道坎:作為普通的商人,要做生意,就要了解顧客的需求很重要,「(你)需要知道你的顧客是誰,了解顧客很重要,如果你不知道顧客的需求,生產產品、提供服務就毫無意義。」

除此之外,新移民還面臨語言和文化上的障礙,要去學習別人的語言和文化。

陳茂記很慶幸能在美國發展,因為在這裡「你有失敗跌倒後再爬起來的機會,不是每個國家都有這樣的機會。」在陳茂記看來,協和門窗的成功就是一個典型美國夢的實現過程。◇

責任編輯:周美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