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丹:中國企業高管與員工的收入之差

人氣 270

【大紀元2016年05月10日訊】在中國人的普遍認知與常規思維中,一家企業管理層人員的工資水平理所應當要比一般員工高,按照職位以及分工的不同,有時甚至會高出許多。然而,最近由一家國際諮詢機構所做的《國際市場薪酬調查報告》中有關中國企業高管收入水平的數據,卻極有可能讓絕大多數居於公司底層的普通員工感到莫大的不平與不公。

報告顯示,中國的高管階層薪酬已接近美國水平,普遍超過90%(將美國薪酬水平為100%基準),但明顯不同的是,中國非管理級別的員工薪酬還不到美國同級別員工的三分之一,也不足其它發達地區的二分之一。另外,這一報告還指出,該調查側重的是白領市場,至於藍領級別,其差別恐怕會更加顯著。通過這一結果,我們顯然可見,在中國,同是在企業工作的人,高管們的收入已接近世界最高水平,而「普通員工的薪酬體系卻依然處於第三世界水平」。

若非將視野放之國際,階層對階層的公開進行比對,中國人或許很難發現,哪怕在一家企業之中,因職位高低不同,收入水平竟也有如此巨大的差別。而這種差別顯然有違國際標準、有悖一般工資水平認定原則。事實上,就連我們長久以來所認為的高管就應該工資高、普通員工的薪水就應該低,或者白領的工資總是超過藍領的習慣性看法,也並不一定合乎道理。

德國在這一問題上的表現可謂是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跳出思想藩籬的機會。擁有8800萬人口的德國共有公立大學300多所,任何人通過申請後都可以上大學,因此,老師和家長都不會將孩子的優勝劣汰定義在能否考上名牌大學上。有資料顯示,一般初三和高中階段,德國的學校、家長和學生會根據自身的發展需要制定進一步的教育,於是,總有一部份學生將進入技工培訓學校和職業技術學院學習。這裡的關鍵之處在於,之所以說「總有」,其實就因為那些從技校出來的畢業生的工作待遇絕不會比名校出來的差,孩子們不需要上很好的大學,也能找到收入很好的工作,這也正是德國聞名世界的職業教育的根源。

跳轉到中國的現實中,境況似乎截然相反。幾乎所有的學齡青少年都在為考上名牌大學而埋頭苦讀,無論上大學是否出於自願,只要被問到其中的緣由,他們就會異口同聲的回答,為了找到一份收入可觀的工作、當老闆、搞管理、成為有錢的人上人等等。至於那些涉足靠出賣體力、手工來換取生活保障的技術工種,往往都被打上「只有學習成績差、家庭條件差、或者農民工才會去做」的歧視性標籤。

在中國,除了這種被國際社會稱為「藍領」的低端技術工作遭到歧視之外,更重要的、也更普遍的則是,沒有憑藉任何有背景的關係,僅憑自身付出辛勞、血汗所找到的工作,都將被這個社會歧視、漠視、甚至是無視。這裡的關係顯然跟權力有關,跟所屬體制內外有關,跟是否為領導家屬以及裙帶有關。由此,哪怕是談及高管的工作,也必將因他所在的企業屬性不同而有著高低貴賤之分。

要說最接近權力核心、體制高層的企業,顯然就是央企。以此為軸輻射開去,則依次是國企、民企、私企。集權統治之下,被權貴壟斷的行業、領域以及企業,也必然是等級森嚴、高低有別。深諳其中的人或許都心中有數,是凡能躋身央企、國企,即便只當個最底層的小辦事員,也絕不可能不仰賴權力和關係的扶持。如此,就更別提居於頂層的領導級高管了。擁有更大的權力、更硬實的關係,在這類企業中,才有可能占據更高的位置。他們的身份、職位,根本是與公司業績、個人能力風牛馬不相及的,因此,即便是小嘍囉,,定然也趕超國際水平。

至於民營和私企,在此不必贅述,只看中國的優勢資源、市場動向早已牢牢操控在誰的手中,就足以對那些本身就舉步維艱、一直在夾縫中生存的小公司抱有十二分的同情和憐憫。拋開與一般國企類似,同樣擁有著強大背景的知名民營企業不談,只想像一下,在一些僅憑白手起家、僅靠自己打拚的公司里當管理層,壓力會有多大。可以說,其收入與風險是並存的。而在這種被國家統計數據忽略不計的公司工作,無論當高管,還是當員工,似乎都沒個盼頭,不被拖欠工資就已經相當不錯了。

作為這個社會中的勞動者,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工資能夠平等、合理的處在與自己職業以及職位相符的水平之上。而中國之所以在高、低職位之間如此失衡的呈現出這般巨大的懸殊,正是由於「劫貧濟富」之說並非杜撰,而是真實發生在當下的慘烈現實。在「權力至上」的極端社會中,離權力越遠、力量越弱,其宿命似乎就是任權力宰割。更令人震驚的是,這些備受權力宰割的早已不是一小撮,而是名曰「老百姓」的龐大群體。

責任編輯:莆山

 

相關新聞
法國華人超市員工不滿工資待遇 首次罷工
全球買不停  中國企業併吞四方
資深保險經紀周軍 為中國企業進美搭橋
魯山老泉:人機大戰 中國企業這些年在幹什麼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