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牛罵頭 回顧歷史體驗人文

人氣 1584

【大紀元2016年06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鄧玫玲台灣台中報導) 清水位在台中市的西海岸平原,在漢人大量移入前,原為平埔族牛罵社拍瀑拉族人的生活場域,因此最遠古的地名為「牛罵頭」。之後,因「埤仔口」有一口自然湧現的泉水,水質清澈甘美,日治時期的首任街長楊肇嘉便改名為「清水」,並沿用至今。

今年5月牛罵頭文化園區重新對外開放,展現另一番不同的面貌。(鄧玫玲/大紀元)
今年5月牛罵頭文化園區重新對外開放,展現另一番不同的面貌。(鄧玫玲/大紀元)
走在清水大小巷弄中,可體會這座古城的悠遠歷史。(鄧玫玲/大紀元)
走在清水大小巷弄中,可體會這座古城的悠遠歷史。(鄧玫玲/大紀元)

百年輝煌期 文人雅士匯集地

清水曾是台灣西海岸的重要港口,日治時期設置郡役所,是附近8個鄉鎮的貨物集散地,1845~1945年間是其最輝煌燦爛的時期。其中,1845年(道光25年)更是清水興盛的關鍵年代,當年士紳們創建了文昌廟,也開設了鰲峰書院,大力推廣漢學,從那時起,清水本地陸續出現無數的秀才、進士,眾多的文人雅士匯集於此,文化教育發展蓬勃。

台灣工業起飛,工商快速繁榮,清水開設了三、四百家的紡織廠、鞋廠。1986年,「清水散步」執行長吳長錕回到故鄉清水時,還可看到光復街夜市每個夜晚都是滿滿的人潮,每到中秋,當地的百珍香餅店為了供應各廠商員工過節的月餅,必須日夜趕工做出幾千盒來,才能滿足大量需求。然而,那個熱鬧的榮景在1990年廠商移去中國大陸投資後,就完全消失了。

十八坎老建築 印證繁華榮景

現在的文昌街和清水街還看得到兩旁典雅的老房子,每一間店面呈長條形往店內延伸,每一個店面叫作一坎,共有十八坎直通到大街路,為清水最繁榮的街道,因繁華景象有如日本銀座般,亦被稱為「銀座街」,而這些古雅的老街店面都是1935年清水地震後重建的。

從這些老建築的優雅風格,即可探出清水曾是如何風華絕代。日治時期,多少富商名流在此穿梭來去,就在大街路兩旁,佇立著無數宴客飲酒的酒家,直到地震震垮了這些燈紅酒綠的奢華建築,如今僅存這288階筆直上爬的階梯,通往神社崎與牛罵頭文化園區的道路。

牛罵頭園區 僧與兵的交叉點

重新對外開放的牛罵頭文化園區位於鰲峰山,早期是清水陸軍砲兵營區,從建築物的簡樸單一可看出當時軍隊駐紮的景象,在更早之前這裡又是日本的清水神社,如今保留下來的兩個石狛雕像及放置在一旁的幾個石燈籠,就是當年神社的遺跡。

園區裡展示著出土繩紋紅陶及考古的種種歷程,並以聲光影像展現牛罵頭文化的人類生活點滴,讓生冷的考古史料顯得活潑有趣。走出展覽館區後,還可到園區的觀景台俯瞰整個清水生活區,一眼就能看到壯觀華麗的紫雲巖顯現在高樓住宅叢林中,再往遠處尋覓可找到紅白相間的高美燈塔與台中港海港埠景觀,整個清水都在腳下,盡收眼底。

鰲峰山石埠堤防 古工法失傳

參觀完文化園區,可前往新蓋的鰲峰山運動公園走走,一進入公園,迎面出現的翠綠大草原就是此處最美麗的「陽光草原」。除了這片讓人心曠神怡的草原,「清水散步」祕書賴萱佩認為最值得觀賞的是石埠步道。

鰲峰山上有3座鵝卵石鋪設的堤防,從橋頭寮與米粉寮兩個大排沖刷下來的洪水,必須靠這些特殊工法排列的石埠堤防擋住大潮,保護下游居民的安全。賴萱佩表示,至今已無人知曉這些排列牢固、完全不用水泥的卵石所採用的工法。在講求環保理念的21世紀,讓這樣智慧的工法失傳,實是令人扼腕嘆息!◇

位於清水紫雲巖內的舊碑文,記錄著早年平埔位於清水紫雲巖內的舊碑文,記錄著早年平埔族與漢人之間發生的重要歷史事件。(鄧玫玲/大紀元)
位於清水紫雲巖內的舊碑文,記錄著早年平埔位於清水紫雲巖內的舊碑文,記錄著早年平埔族與漢人之間發生的重要歷史事件。(鄧玫玲/大紀元)
196779-走訪牛罵頭 回顧歷史體驗人文
現在的文昌街和清水街還看得到兩旁典雅的老房,每一個店面叫做一坎,共有十八坎直通到大街路,為清水最繁榮的街道。(鄧玫玲/大紀元)
196780-走訪牛罵頭 回顧歷史體驗人文
清水「埤仔口」有一口自然湧現的泉水,水質清澈甘美。(鄧玫玲/大紀元)
196783-走訪牛罵頭 回顧歷史體驗人文
重新開放的牛罵頭文化園區裡展示著出土繩紋紅陶,及考古的種種歷程。(鄧玫玲/大紀元)
196784-走訪牛罵頭 回顧歷史體驗人文
牛罵頭文化園區以聲光影像展現牛罵頭文化人類的生活點滴,讓生冷的考古史料顯得活潑有趣。(鄧玫玲/大紀元)
196785-走訪牛罵頭 回顧歷史體驗人文
走入近期才完工的鰲峰山運動公園,迎面出現的翠綠大草原,就是園區最美麗的「陽光草原」了。(鄧玫玲/大紀元)
196786-走訪牛罵頭 回顧歷史體驗人文
鰲峰山上有3座鵝卵石鋪設的堤防,從橋頭寮與米粉寮兩個大排沖刷下來的洪水,必須靠這些特殊工法排列的石埠堤防擋住大潮。(鄧玫玲/大紀元)

責任編輯:李薇

相關新聞
牛罵頭園區  台中爭取國定遺址
秋天來清水聽古典音樂吧
中市文化志工  蔡炳坤授證
海線新亮點 鰲峰山公園重新啟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