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戴河會議前 「對習非常重要」人物從幕後走向前台

人氣 19438

【大紀元2016年06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岳華綜合報導)中共北戴河會議前夕,大陸官媒刊登習近平經濟顧問劉鶴等人的詳細履歷,強調劉鶴及其主掌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近幾年陣容擴大,權力加強,並從幕後走向前台。外界關注,習當局希望在北戴河會議前,加緊清除經濟改革的障礙;劉鶴在經濟決策中所擔當的角色越來越吃重。

北戴河會議前 陸媒披露習近平財經顧問

大陸具官方背景的《中國新聞週刊》在最新一期的報導中刊登中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中財辦)主任劉鶴及小組其他成員的履歷。報導認為,中共黨媒《人民日報》日前刊登未具名的「權威人士」專訪,討論中國經濟及改革的未來路向,這位「權威人士」所代表的就是劉鶴和中財辦的意見。

劉鶴2013年3月被任命為中財辦主任。報導形容,當年5月,時任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的唐尼倫(Tom Donilon)飛往北京,與習近平會晤。習近平指著身邊一位身材高大、有著學者風度的助手對唐尼倫說:「這是劉鶴,他對我非常重要」。

報導說,早在被任命為中財辦主任前,劉鶴作為經濟政策核心智囊的角色已經開始凸顯。2011年3月,劉鶴被任命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副主任;1年後,劉鶴在中共18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當選後不久,他就以中財辦副主任的身份與時任中財辦主任朱之鑫一起,陪同習近平到廣東視察。從那以後,習近平幾乎每次視察或出訪,劉鶴都是重要的陪同者。

中財辦的主要職責為向中共最高領導層提供經濟方案。此時正值中財辦加緊為北戴河會議做準備。這次會議據認為將為重要的經濟策定下基調。

香港《南華早報》報導認為,該週刊列出中財辦主任劉鶴及小組其他成員的履歷,反映中國艱難重組經濟、推動可持續發展之際,中財辦的影響力不容小覷。報導引述觀察家表示,習近平當局在年度北戴河會議召開前,正加緊清除經濟改革的障礙,為日後重要的經濟策略做準備;媒體報導意在促使各方達成更廣泛共識、掃除分歧,以推進改革,尤其是停滯不前的國企改革。

劉鶴主掌的中財辦擴容擴權

《中國新聞週刊》的報導稱,2013年劉鶴被擢升為中財辦主任後,他在經濟決策中所擔當的角色越來越吃重。最近兩年,劉鶴和他的同事們一改昔日的低調,從幕後走向前台,變得越來越活躍。

中財辦目前「一正六副」的的領導班子包括主任劉鶴(兼任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副主任陳錫文(兼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楊偉民、易綱(兼任央行副行長)、韓俊(兼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舒國增和朱光耀(兼任財政部副部長)。

與2013年3月劉鶴剛剛接任主任時「一正三副」的規模相比,這個陣容幾乎擴充了一倍。從他們的專業背景不難推斷,現在中財辦的職能範圍已經廣泛涉及宏觀經濟決策、經濟改革、三農、金融等諸多方面。

報導稱,中財辦規模的擴大,也意味著其職能範圍的擴充。中財辦不僅職能得到了充實,而且影響力也日益擴大,更多的地方政府開始重視與它的聯絡。

劉鶴接習近平命令部署改革問責

今年1月27日上午,劉鶴主持召開了一個改革專題會議,研究部署2016年改革任務落實工作。劉鶴在會議上強調,抓好改革舉措的落實和督查;要落實主體責任。

之前的1月26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研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案。習近平要求「責任要落實,搞清楚誰來幹,做到可督促、可檢查、能問責」。

港媒評論文章引述知情人士的話稱,劉鶴主持召開這次改革專題會議的目的,主要是落實習近平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最新命令;習近平有令,劉鶴頓即部署建立改革問責制,前述的改革專題會議,便於翌日舉行。

據報,隨著習、江博弈不斷加劇,自2013年起,作為習近平首席經濟智囊的劉鶴曾多次受到江派攻擊。2013年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前夕,由劉鶴主導起草的383經濟改革方案受到大陸「左派」和江派的攻擊。

2015年8月前後的北戴河會議前夕,當時有報導說,6月到8月間的重大股災中,江澤民、曾慶紅、劉雲山等多個江派家族涉嫌參與做空股市,「北戴河會議前對壘的山頭攤牌了,有人想利用經濟問題反制習」。報導還稱,江、曾的勢力想借股市反制習,弄掉習近平的智囊劉鶴等人,甚至阻止習進一步反貪。

但每次江派的企圖都沒有得逞,反而遭到習近平陣營的強力反擊。

責任編輯:蔡致信

相關新聞
習智囊劉鶴稱大陸正處金融風險易發多發期
美國財長和中財辦劉鶴通電話的背後
劉鶴遭三次攻擊後 接習近平命令部署改革問責
習智囊劉鶴參加經濟論壇避答一敏感問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