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領略儒道思想精髓? 哈佛教授這麼說

人氣 844
標籤: , ,

【大紀元2016年06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吳英編譯報導)自2006年以來,美國哈佛大學歷史學教授普鳴(Michael Puett)開設的中國古老哲學課程,受到學生的熱烈回響,選課人數僅次於該校最受歡迎的「計算機科學導論」及「經濟學原理」。普嗚教授日前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暢談現代人如何學習及實踐儒道思想。

唯有摒棄觀念 才能學習到儒道思想的內涵

許多很受歡迎的中國儒道著作如老子道德經,坊間有無數的英譯本,普鳴教授說,他最關切的是西方讀者在學習這些英譯本時,所持有的觀念。多數讀者認為這些是教導世人宇宙規律的「傳統」思想,與目前強調解放自我的「現代」思想不同。

多數人認為儒家是強迫人們接受自己的社會角色,而道家則是教導如何與天地融和,因此道家思想優於儒家。普鳴教授表示,有這樣的想法表示讀者並未學習到儒道思想的內涵,想要認真看待這些傳統思想,必須先放棄此等成見。

有些人認為學習中華傳統儒道思想是為了自助,找到自我並獲得更好的生活。普鳴教授表示,人們通常對「自我」(self)有各自的定義,並且選擇性地學習儒道思想中符合這個自我定義的內容,然而這種學習稱不上是內省(looking within)及發現自我,只是超越自我,這並不是自助,而是反自助。

儒道思想與現代社會的融合

我們經常被告知應該要內省及發現自我,這樣才能找到最真實的本性、自愛以及擁抱真我。普鳴教授說,這樣的教導聽起來不錯,也是當代人奉為圭臬的理論。

不過,如果人們的自我已陷入頹廢混亂的模式,這樣的理論就行不通了,他認為當今世人的目標應該是要打破這個模式,修養身心以及與其他人保持良好互動,而儒道思想正是教導人們如何打破這種混亂模式,歸正言行。

接受異國文化才是真正的全球化

在全球化的時代,普鳴教授希望人們能接受其它異國文化,讓文化遺產更廣泛地流傳,唯有如此,才是真正的全球化。他認為現在人們應同時學習杜甫、莎士比亞、孔子、柏拉圖,才能激發更偉大的思想。

對於曾唾棄與破壞中華文化的中共,現在似開始「擁抱」儒道思想,普鳴教授說,中共仍是帶著成見看待傳統思想,不過這對目前追求財富權勢的中國社會是好事,讓人們有機會去重新思考及辯論價值觀,包括如何找到自我以及獲得更好的生活。

因此,他認為雖然中共以其特定的方式擁抱中國古老的哲學思想,但這將激發人們的探討與辯論,未來會如何發展尚難預料,值得密切關注。

責任編輯:黃小渝

相關新聞
海外中華文化熱  中共假孔子之名欺世人
中國古代哲學 成哈佛大學最熱門選修之一
中國古代哲學成哈佛大學最熱門選修之一
首位哈佛畢業演講的大陸生 歸功嚴父慈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