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眼大局 從小事做起

作者:陸真

楊錫紱從小讀書,務求實用,他處理政務,不分職責內外,不論事之大小,凡有利於國計民生者皆視為急務,從不稍怠。(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77
【字號】    
   標籤: tags: ,

楊錫紱(讀佛)(1701—1769年),字方來,號蘭畹,江西清江人,雍正年進士,歷任主事、郎中、道元、布政使、巡撫、尚書、漕運總督,凡三十餘年。

楊錫紱外任,首先在廣東肇慶地區視察政事,訪問利弊,爬羅剔抉,興益除害。肇慶因臨海,所以借堤壩攔水衛田。楊錫紱上任後每年都要親臨督修。這件本來民間可以自行辦理的事,楊錫紱卻把它看成極為重要的工作,毫不放鬆。因此,終其任「轄區無水患」。

楊錫紱在廣西任布政使及巡撫時,出於對地方政務的負責,多次向乾隆皇帝上疏諫言。其中有三件看似瑣細之事,卻頗得乾隆帝賞識:一是針對州縣官,以土產饋送上官之陋習,他建議禁止饋送,以澄清吏治。二是在廣西推行保甲過程中,鑒於該省民族雜居,建議「各就其俗」,仍以往昔頭人管理村寨,以順民情。三是針對各地駐兵「欺凌負販」,「驅役村莊」之弊,建議由地方文武長官共同對駐兵進行管理、約束。皇帝對他這三個奏摺,或「詔嘉之」,或「得旨允行」,均予支持。

楊錫紱任湖南巡撫時,發現一些原來的池塘陂澤地多被改墾田地,於是上疏乾隆帝,詳細論述了農田與水利工程的關係,指出為擴大耕地而殃及水利工程,是「圖利忘害」!儘管一時可以增收,但若遇旱澇,則「得不償失」。因而建議皇帝下諭各省督撫,「凡有池塘陂澤處所,嚴禁改墾。」當時各省米價騰貴,乾隆帝徵詢各省督撫的意見。楊錫紱奏稱:造成米價昂貴的原因很多,有些又非一時可以解決。如欲速見成效,有兩件事當格外注意,一是常平倉積貯,應以足夠賑濟為止,不必過多。否則市上糧少,價格必貴。二是努力發展生產,「尤宜專意講求水利」、「以期產穀增多,此亦補救米貴之一道也。」乾隆帝對楊錫紱的這兩個奏摺,非常讚賞,「均嘉納焉」!

湖南的長沙、岳州、常德、澧州諸境瀕臨洞庭湖,沿湖田廬全靠堤壩護衛。按清政府規定,該地方應於每年秋冬撥款興工修築。然而以往各官均視為兒戲,多不過問,以至「豪家蠹胥,包攬侵扣,工力不均」,結果使堤壩長年失修。楊錫紱在巡撫任上,嚴格按朝廷規定的水利工程年修的要求,認真辦理,每年均「嚴飭有司辦治」,他本人也「輕舟減從,時巡視之,察其勘惰,予以勸懲。」終於使「堤工既堅且硬,彌望屹立,民亦無虞。」

乾隆二十二年(1757),楊錫紱因政績顯著,被授為漕運總督,負責漕糧督運事。他上任不久便奏請皇帝豁免負責運糧的興武、江濰衛百姓舊欠款項。開始,乾隆帝認為楊錫紱新官上任,不抓大事,而只著眼百姓利益,遂「責其沽名,命以養廉代償」。但楊錫紱堅持自己的意見,並再次上疏,詳細論述:「漕運必靠百姓」的道理,同時指出:「新丁(丁:民工)但交篷桅槓索價值,舊丁公私欠項,不得勒新丁接受。」乾隆帝看罷,認為「此奏確有所見。」「尋以錫紱實心治事,命免以養廉代償。」楊錫紱任漕運總督期間,還針對漕政中的各項問題,如疏通河道,禁止挾帶私運,管理運官,撫恤運丁等,一一向乾隆帝提出自己的處理意見,均得到乾隆帝好評,或諭「所奏俱可行」,或諭「錫紱此奏,破瞻徇之習,如所議行。」楊錫紱特別注意對運丁的撫恤,關心其疾苦。「時旗丁(治區之民)多疲睏,公加意撫恤,運官不敢有私求。旗丁感公(公指楊錫紱)德,建生祠於河岸。」

他取得了運丁的信任和支持,從而保證了漕運的順利運行。他「在任多年,凡糧艘運過,安靜不擾,沿河居民,往來行旅,無不帖然(平安順暢)」。

「所修舉事若瑣細,然皆當官之急務。」這是《清史稿》對乾隆年間封疆大吏楊錫紱處理政務的評價,也是對他刻苦自勵的充分肯定。楊錫紱「所至內外,皆有實政」。這與他處理政務一絲不苟的態度是分不開的。有些為官者,大事辦不成,而對小事又不屑一顧。楊錫紱則不然,他從小讀書,務求實用,「及在官,試其所學,學日以顯。」他處理政務,不分職責內外,不論事之大小,凡有利於國計民生者皆視為急務,從不稍怠。他還經常針對地方事務,上疏奏言,「凡所陳奏,悉協大體,而尤關乎國計民生。」

楊錫紱任官三十餘載,一直以勤苦自勵。他既能處處著眼於大局,又善於從那些看似瑣屑的小事做起,政績顯著,深得皇帝讚賞,同僚推崇,百姓愛戴。(據清代《閱微草堂筆記》)@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這位節婦和她的表姐妹們自幼玩耍,共相親愛,素來言語直爽,互相謔語而無所忌。
  • 善於修德自警的人,是可以除禍增福的。
  • 像目犍連的母親那樣,縱有食物送到嘴邊,也會化成猛火焦炭。縱然有佛菩薩的大神通力,也奈何不了本身的業力啊!
  • 她的腳步一步比一步高,猶如登上無形的台階。將近閻羅殿時,竟從殿堂上面飛昇而上,不知去向。
  • 做了好事並不記在心中才是最大的功德呀!
  • 人的心裏常常懷著慈祥和藹,這便是陽氣。心裏懷著慘毒凶狠,這便是陰氣。心地坦誠清白是為陽氣,內心陰險奸詐是為陰氣。公正剛直是陽氣,自私諂曲是陰氣。
  • 「只要上天有眼,是不會淹死你這個人的!來來!我送你過河!」這位船家篤信孝道可以感天,比一般儒生的敬信神明與孝道,還要深摯啊!
  • 書生說:「我這輩子全靠設館教書餬口,沒幹過傷天害理的事,怎麼祿數倒先盡了?」
  • 你們活著的時候,家庭骨肉之間,要和睦相處,當處處留將來過世後,還有相見的餘地。
  • 天道好還,無往不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