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解之謎】他看到天機:「七星連芒」東方大城歷劫

font print 人氣: 3610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家好,我是扶搖。歡迎和我一起探索未解之謎。

今天的故事從一個奇異的天象說起,「七星連芒」,大凶之兆。

七星連芒

中國古老的占星術中有二十八星宿,分成四組,東青龍、西白虎、北朱雀、南玄武,每組有7個星宿。青龍的7顆星稱為東方七宿,排列形狀像是一條龍。七星連芒的時候,這七顆星一起發出了強烈的紅色光芒,光芒匯聚的地方,恰好是在龍的嘴邊,像是鮮紅的一滴血,就像一條惡龍想要一口吞掉什麼。

上一次人們看到「七星連芒」的時候,還是在二千多年前。西元79年,西方天空出現「七星連芒」,之後,意大利的龐貝城被蘇威火山吞沒。這一次「七星連芒」在東方出現,難道東方也有哪個城市會突然毀滅嗎?

「七星連芒」是香港科幻小說家倪匡在1983年小說《追龍》中很重要的一個天象。倪匡在香港是跟金庸先生齊名的文學泰斗,被稱為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華語界的科幻小說的開山鼻祖。

倪匡在書中說:「宇宙中那麼多星體,幾乎每一個都有它獨特的能量,射向地球,使得許多對這種能量有獨特感應的人,受到這星體的影響。」這些受到星體獨特影響的人,在古代星相學中,就是星宿下凡了。例如,文才高超的人,會被認為是文曲星下凡;而作惡多端的人,就是惡星下凡了。

「七星連芒」中的東方惡龍在地上對應生活在東方的7個惡人。正是這7個人,用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摧毀這座大城市。

書中說:「要毀滅一個大城市,不一定是天災,也可以是人禍,人禍不一定是戰爭,幾個人的幾句話,幾個人的愚昧無知的行動,可以令大城市徹底死亡。」「不必摧毀大城市的建築物,不必殺害大城市的任何一個居民,甚至在表面上看來,這個大城市和以前一樣,但只要令城市原來的優點消失,就可以令它毀滅死亡。」

那麼這座城市到底在哪裡呢?最後有沒有被摧毀呢?倪匡沒有給出答案。《追龍》是倪匡的小說中非常少有的一個沒有明確結果的故事。結果藏在了小說一開始一位星相學家的筆記中,說災難過去之後,「另有太平盛世見於東方。」

而故事的最後,倪匡也給了一個解決方案,借主人公的嘴說,天象變化下面,或許一切已經註定,僅憑一己之力,很難改變什麼。但我們可以「追逐龍的動向,把它的每一個動向,早一步向世人宣布」,也就是把危險提前告訴大家。那麼那些相信預言的人,不就可以逃離危險了嗎?這就是為什麼這個故事的名字,叫做《追龍》。你看在當年的龐貝城,如果有人能事先發出警告,那些相信預言的人,是不是就有時間逃離,能夠得救啊?

26年後,2009年,在一次訪談中,倪匡透露說,故事中的這個東方大城市是香港。

2019年4月7日,倪匡在香港電台節目《時代的記錄-鏗鏘集》中再次承認,故事中將要被龍吞噬的大城市就是香港。主持人追問,那香港有什麼優點消失了,才會讓它消亡呢?倪匡說,是自由,主要是言論自由。

三個月後,香港爆發「反送中」活動,正式進入至暗時刻。大家驚呼,倪匡原來早在30年前就預測了香港的未來。

小說中的神預言

倪匡的粉絲們出來說了,你們現在才知道啊,我們家老大,預言的可不只是香港的未來。

早在1969年,電腦還只在蹣跚學步的時候,倪匡就在《筆友》這個故事中預言了人工智能的出現,說電腦將擁有自己的思想。故事中那台電腦寫的信,讓它的人類筆友一見傾心。他怎麼也沒法相信對方只是一台冰冷的機器。50年後,預言成真,很多人都在用人工智能,AI代筆為自己寫文章了。甚至還有人認為,AI寫的文章比自己寫的還精彩。

在1970年的中篇小說《聚寶盆》中,倪匡筆下的「聚寶盆」是「太陽能立體金屬複製機」,能把丟進去的金銀元寶大量複製出來。在真實的世界中,3D打印機現在已經出現了,打出的產品可以以假亂真,算不算現實版的《聚寶盆》啊?

而在同一年發表的《古聲》這個故事中,倪匡提到了「聲學考古」這種科學技術。他認為在古代陶瓷製品中,有可能像灌唱片那樣,被灌入了「古聲」,可以利用尖端科技來還原。1986年做修訂版的時候,倪匡在序言中說,「報上有消息說,科學家正致力在古代的陶瓷器中尋找古代的聲音,理論基礎和我的《古聲》設想簡直一模一樣」。也就是說,他在10幾年前就準確地預言了「聲學考古」這種新科技的存在。現在「聲學考古」正逐漸成為考古界的新寵兒。

在1979年出版的《玩具》這個故事中,人類越來越倚靠電腦,把所有知識都輸入電腦中,所有工作全都由機器人取代。結果電腦漸漸脫離了人類的控制,最後自己得出一個結論:人類已經沒有用了。然後它們把空氣中的氧氣轉換成了二氧化碳,消滅了人類和其它生物,只剩下少部分作為玩具。我們不知道這是不是倪匡給大家發出的又一個警告,但40年後的今天,人類對電腦還真的是越來越依賴。這樣下去,機器人會不會有一天操控人類,甚至會毀滅人類呢?

鏡像宇宙

再挖下去,預言還有很多。而其中倪匡的書迷們最為津津樂道的還是1978年出版的《天書》中關於「鏡像宇宙」的預言。

故事中講到一本「天書」,說在天書中記載了地球上一切會發生的事,地球上所有人一生的歷程。也就是說,這是一本預言地球上未來一切的書。那這天書中的內容是從哪裡來的呢?倪匡說,是從「鏡像宇宙」中來的。

我們所在的這個宇宙是有邊緣的,宇宙的邊緣是一面「鏡子」,看起來是一個黑色的星雲。如果宇宙飛船能通過它,就進入了鏡子的另一面,鏡像宇宙。

我們和鏡像宇宙之間的關係就好像你站在鏡子前面,一個你在鏡子裡面,一個你在鏡子外面,裡外都是你。我們抬一下手,鏡子裡面的我們也會抬一下手,看上去是同時進行的,但實際上這其中是有個時間差的。但因為光速太快,距離又太近,所以我們體察不到這個時間的差異。

然而,如果兩個鏡像宇宙之間相距遙遠,那麼等到鏡子裡的你也抬一下手的時候,或許就是一萬年以後了。也就是說,當地球上發生一件事情的時候,同樣的事情在鏡像宇宙中可能在一萬年前已經發生過了。所以,天書中記錄的地球未來只是鏡像宇宙中過去的歷史。

看上去是不是挺有道理的?不過這只是小說家倪匡的一個假想而已。科學界是根本不這樣看的。雖然兩千多年前,柏拉圖曾經設想宇宙是有邊緣的,宇宙最外圍是個正12面體的形狀,跟個足球差不多。但現代大部分物理學家都認為,宇宙是無限的,而且還一直在膨脹之中。

直到2003年,一位倪匡的書迷在科學界權威雜志《自然》(Nature)雜誌上發現了一篇論文,呼應了柏拉圖的設想。論文名字叫做「宇宙可能是足球形狀的」(John Whitfield:Universe could be football-shaped),其中說到,數學家們用美國太空總署NASA從宇宙中接收到微波數據為基礎建模型,用來模擬宇宙。最後模擬出來的宇宙跟柏拉圖設想的正12面體十分契合。也就是說,像柏拉圖當年說的那樣,宇宙很可能是有邊緣的,而且就像環球航行一樣,旅行600億光年以後,你將回到起點。

2014年,又有英國和加拿大的科學家提出,宇宙形成之初的大爆炸中,形成的不是一個宇宙,而是兩個,就是我們的宇宙和一個鏡像宇宙。兩個宇宙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各個方向上平等地移動,但彼此相反。鏡像宇宙會以自己的方式演變,然而,它會遵循相同的物理定律,所以它可能有行星、恆星和各種星系,就像我們這個版本的宇宙一樣。

有人甚至還從中微子的身上發現了祕密。中微子是現在科學界能發現的最微小的粒子。微觀世界的粒子都是在高速旋轉中的。有的向左旋轉,有的會向右旋轉。然而,跟其它所有粒子都不同的是,已經發現的三種中微子都是向左旋轉的。到目前為止,科學界還沒有發現任何向右旋轉的中微子。

物理學界認為,宇宙從宏觀上講是都是對稱的。所以右旋的中微子應該是存在的。那它們會存在在哪裡呢?如果不在這個宇宙中,難道會在鏡像宇宙中嗎?

大家看到沒有,倪匡的「鏡像宇宙」在科學界似乎慢慢有人買帳了。

小說家的超能力

在倪匡的科幻世界中,像「鏡像宇宙」這樣前衛的科學理論還真不是個別的,各種高科技更是層出不窮。難道小說家倪匡也是一位科學家嗎?還真不是。

其實倪匡高中都還沒上完。1957年從大陸逃到香港後,到聯合書院新聞系學習寫作,從此就走上了小說家的道路。他寫小說根本就不打草稿,一下筆,故事就有了。他曾經連續七八年每天寫兩萬多字,寫作速度最高紀錄是1小時4,500字,最慢也能寫出2,500字來。倪匡自稱自己是「自有人類以來漢字寫得最多的人,速度之快,世界第一」。

他不但寫作產量高,而且每個故事都很精彩,情節動人,涉及的內容天文地理,無所不包。曾經有人問過他,說你怎麼寫出來的?倪匡說我有參考書啊。那人家又問,都是些什麼書呢?結果倪匡給的書單都是一些民國老派武俠小說家的書,跟科學壓根兒搭不上關係。那他的科學知識從哪裡學來的呢?

台灣特異功能研究界的泰斗李嗣涔教授說,那些故事是倪匡用天目從另一個世界下載下來的,根本不需要自己花時間編劇情。他的這種超能力就叫做聯覺。修煉界認為,人的天目是可以跟天地溝通的,非常有能力。這也揭示了倪匡的作品中為什麼涉及的知識面很廣,而且還能預知未來。

李教授說,同樣有這種能力的還有首富馬斯克的偶像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我們之前有一個影片專門介紹過特斯拉。他光是記錄在案的發明專利就有一千多項,平均不到20天就能發明一個,速度驚人。

特斯拉在他的自傳中說,他小時候可以記下整本書的內容,看書時可以把每一頁文字像照相一樣照下來,然後儲存在大腦記憶庫裡。這也是超能力的一種,叫做「影像記憶」。

那時候他眼前還常常會出現強烈的閃光,接著出現影像,有時甚至可以聽到聲音。這些影像經常能解答他當時遇到的問題。有時他會聽到一個東西的名字,這個東西詳細的結構就出現在他眼前了。

更特別的是,特斯拉還可以把他新發明的機器呈現在眼前的螢幕上,然後用意念讓機器轉動起來。如果轉動不順利,表示設計有問題,他再在大腦裡更改設計,直到運作成功後,再把機器結構畫出來。這個新發明就設計成功了。有些別人可能要耗盡心血的發明,在特斯拉手中就這麼容易設計出來了。

倪匡寫作的過程很可能也跟特斯拉差不多。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講到這裡了。大家如果有興趣想聽倪匡寫的科幻故事,可以在下面留言告訴我們哦。

未解之謎,我是扶搖。我們下回見。

歡迎訂閱Youmaker頻道:https://www.youmaker.com/c/UnsolvedMystery
訂閱頻道Ganjingworld頻道:https://www.ganjing.com/zh-TW/channel/1eiqjdnq7go2dgb6zFtQ9TYK11080c
訂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vQZ1p_-AXgAWiyHhE7CxQ
訂閱未解之謎Telegram群組:https://t.me/wjzmchannel

未解之謎】節目組製作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