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路口的土耳其 艾爾段總統任內第3場政變

人氣 157

【大紀元2016年07月16日訊】土耳其國營媒體安納杜魯新聞社(Anadolu)今天(16日)報導,土耳其政變未遂造成的死亡人數已上升至90人,另有1154人受傷。1名政府官員則說,共有1563名士兵遭逮捕。

中央社報導,土耳其首都安卡拉與橫跨歐亞大陸的伊斯坦堡,坦克駛入人口密集的市區大道,戰機與直升機凌空飛越,民眾爬上坦克,搶救傷者或驚懼靜坐,場面猶如1989年北京天安門事件,不過情勢更為複雜。

法新社報導,1名官員說,約有200名士兵在土耳其軍方總部繳械投降。官員表示,共有1563名士兵在發動政變未遂後,於土耳其各地遭逮捕。當局將此政變歸咎於現居美國的土耳其裔伊斯蘭教士葛蘭(Fethullah Gulen)的支持者。

土耳其國會成為政變策劃者的攻擊目標,受到大規模破壞,目前那裡正在舉行電視直播的臨時會議。

社會分裂 軍方政變有脈絡

中央社報導說,冷戰結束後,土耳其徘徊在現代與傳統,歐洲與中東的十字路口,總統艾爾段由民主逐漸走向控制,終於導致軍方政變。

土耳其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罕.帕慕克(Orhan Pamuk)的著作「伊斯坦堡:一座城市的記憶」與「我的名字叫紅」,把土耳其的掙扎寫得清楚動人,土國自獨立後,徘徊在現代與傳統、尊嚴與破敗、歐洲還是亞洲的掙扎,一個世紀後仍難以開解。

土耳其社會分裂,總統艾爾段(Recep Tayyip Erdogan)由開明走向大權在握,擔任總統後整肅軍方將領,掌握媒體,如今軍人開槍,發動震驚全球的軍事政變。

艾爾段自2003年擔任總理掌權後,開放的土耳其曾被視為西方眼中伊斯蘭教世界的模範生,土國走向民主與現代化,經濟復甦,不過隨著中東權力失序,社群媒體崛起,土國社會出現根本變化,艾爾段的伊斯蘭化與走向集權,挑起深層不安,但仍成功連任。

艾爾段於2013年開始整肅軍方,多位高階將領被捕,艾爾段派遣親信掌控國營與民營媒體,宗教逐漸滲入政治,保守氛圍高漲,他雖獲得傳統基層支持,但與開明派及年輕世代漸行漸遠。

艾爾段任內第3場政變

艾爾段現年61歲,2001年成立正義發展黨(AKP),2002年在大選贏得壓倒性勝利,登上總理寶座,在位總共11年;2014年8月,他透過土耳其首次直接民選,成為原本只是扮演儀式性角色的總統。

今年5月,他任命親信尤迪倫(Binali Yildirim)擔任總理,從此權力一把抓。

艾爾段將他政治上的成就大多歸功於經濟穩定。過去10年,土耳其平均年成長率來到4.5%,成為製造業與出口大國,通膨也在掌控之中。不過,土耳其2014年經濟開始失速,成長率下滑到2.9%,失業率拉高到10%以上。

1970-1980年代,以前土耳其經常發生軍事政變,但很長時間以來相安無事,以致「軍事政變」這個詞似乎被人淡忘了,然而,如今硝煙又起,又有「軍事政變」上演。此次是繼2007、2010年之後,艾爾段任內第3次政變。

責任編輯:楊亦慧

相關新聞
【直播】土耳其政變 總理:局勢完全控制住
土耳其傳政變 中學生運動會台灣團平安
土耳其政變宣告失敗 混亂中交火不斷
人民不挺 軍方政變終致失敗 土耳其直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