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才大略漢武大帝(5)

【文史】漢武帝唯才是舉 人才濟濟

作者:劉曉
《帝鑒圖說》上篇聖哲芳規之《蒲輪徵賢》。漢武帝尋訪天下賢能,曾以「安車蒲輪」請出枚乘和魯申公,留下典故。(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2313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漢武帝尊儒術的同時,對人才亦是孜孜以求。他接受董仲舒規範察舉制的建議,將一大批優秀人才彙集到自己身邊。

完善察舉制

歷朝歷代都有選拔人才的制度,夏、商、西周時期實行「世卿世祿制」,戰國時出現「軍功爵制度」以及「養士」,秦代則多以「闢田」和軍功為選官依據,也出現推舉制度。漢代則以「察舉制」聞名,直至隋唐出現科舉制。

漢代的察舉制從漢文帝開始,他曾下詔要求「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並且定下「對策」(考試)和等第。即被舉者經考試後,由政府量才錄用。不過,原先被推薦的人多為推薦者的親戚或朋友,良才並不多。因此漢武帝才擴大察舉的範圍,察舉制亦達到完備。

公元前133年,漢武帝聽完董仲舒的建議後,即下詔地方郡國推薦孝、廉各一人。所謂「孝」指孝子,「廉」指廉吏,他們都是地方上品德優良可以做表率的人。隨後他又下詔進行細化,郡國人口20萬的,每年向朝廷推薦一人,40萬的推薦兩人……然而,漢武帝擴大察舉範圍之舉遭到一些大臣們的反對,他們擔心照此下去,他們的子弟將難以順利進入仕途,因此一些地方以「野無遺賢」上奏漢武帝。

漢武帝雖然生氣,但並沒有懲罰這些官員,而是擬定一份詔書,向天下說明察舉制的重要性,並讓大臣們討論。他在詔書中說:「朕命令郡國推舉孝子廉吏,是為了樹立榜樣,繼承聖人的事業。孔子說過『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行必有吾師』,現在有些郡縣一個賢人都沒有推薦上來。自古以來,推舉人才的受重賞,壓制人才的要受罰。現在令二千石、禮官、博士商議一下不舉賢才的罪名。」

負責察舉的官員很快地將商議結果上奏上來:「不舉薦孝子,就是不奉詔,應以大不敬治罪;不舉薦廉吏,就是不稱職,應當就地免官。」漢武帝以此昭告全國。

詔令下達後,各地官員再不敢怠慢,紛紛舉薦賢才。大批被舉薦的賢德之人通過考試進入朝廷。

武帝時期,察舉的科目不斷增加和充實,特別是有了統一的選才標準和考試辦法,加之後世的稍稍改動、增加,漢代察舉制按照舉期分類,察舉的科目可分為常科(歲科)與特科兩大類。歲科包括孝廉、茂才(秀才)、察廉、光祿四行等,以孝廉一科最為重要;特科又分為常見特科和一般特科,以賢良方正為最重要。

漢文帝時期察舉制只有賢良和孝廉兩科,武帝增加為四科。一曰德行高潔,志節清白;二曰學通修行,經中博士;三曰明習法令,足以決疑,能案章覆問,文任御史;四曰剛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照奸,勇足決斷,才任三輔令。

具體來說,就是按照四科標準分類,則以「德」為主的有孝廉、孝廉方正、至孝、敦厚科;以「經學」為主的明經科,這裡的「經」單指儒家經典;以「文法」為主的有明法科,即選拔通曉律令的人才;以「才能」為主的有勇猛知兵法、明陰陽災異、有道等科。

但所有的科目,都以德行為先,在學問上則以儒學為主。這正是漢武帝開始推行董仲舒的「尊儒術」的具體體現。

漢武帝通過這種方式最大限度地選拔出有德有才的人。可以說,察舉制為漢武帝開創輝煌帝業奠定強有力的基礎。而這一制度實行了1,300年之久,成為中國重要的選官制度。

北闕上書與徵召

除了實行察舉制,求賢若渴的漢武帝為了不遺漏賢才,還允許有才能的人毛遂自薦,向朝廷陳述自己的政治主張。如果確有才能,同樣會得到重用,而且不問出身。因為朝廷是在宮殿北邊的門樓上接受上書,歷史上,就把這種選拔人才的方式,稱為「北闕上書」。

漢武帝對北闕上書非常重視,常常親自閱讀上書,選拔人才。在西漢歷史上留下印記的東方朔、朱買臣和主父偃就是通過這種方式被選拔上來的。

如以性格詼諧,言詞敏捷,滑稽多智著稱的東方朔初次給漢武帝上書時,就洋洋灑灑用了三千漢簡,需要兩個人才能扛起,而武帝用了兩個月才讀完。能讓皇帝花如此長時間讀完,東方朔確實非同尋常。

除此而外,漢武帝還派出博士到各地尋訪天下賢能。對於德高望重、鴻儒和有才能但不願出仕之人,漢武帝則派禮官以隆重禮節迎接,懇請其入朝為官,此種方式稱為「徵召」。他曾以「安車蒲輪」請出枚乘和魯申公。

人才濟濟

通過上述幾種方式,漢武帝網羅了天下不少賢才能人,如大將軍衛青是奴僕出身。

《史記》記載,衛青的母親叫衛媼,生有一男三女,其中的三女兒衛子夫後來做了漢武帝的皇后。衛媼後與他人生下了衛青。因生活艱苦,衛青被送到親生父親家裏,但卻受到虐待。長大後,衛青做了平陽公主的騎奴。

王雙寬繪《百位英雄榜》衛青。(王雙寬提供)

有一次,衛青跟隨別人來到甘泉宮,一個囚徒看到他的相貌後說:「這是貴人的面相啊,官至封侯。」衛青笑道:「我身為人奴之子,只求免遭笞罵,已是萬幸,哪裏談得上立功封侯呢?」

然而,隨著姐姐衛子夫的地位變化,衛青也得到漢武帝的賞識和信任,先後被任命為建章監、侍中、太中大夫,其才幹由此可見。衛青後來七征匈奴,戰功卓著,還任大司馬大將軍為內朝參決政事,為大漢朝立下汗馬功勞。

此外,顧命大臣金日磾是匈奴戰俘,理財家桑弘羊是當時受人歧視的商人的兒子,東方朔本是雜家,霍祛病20歲出頭就被委以重任……他們都成為了漢武帝締造輝煌帝國的重要幫手。@*

點閱【千古英雄人物之漢武帝】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謝秀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書中記載著無數靈異事件。下面是漢武帝遇到水木之精--藻故事。
  • 漢武帝元封年間,東方朔遊於鴻濛之澤,看見他的母親田氏在白海邊上採桑葉。這時忽然有一個黃眉老人來到他面前說……
  • 學術界認為,漢武帝鹽鐵官營是英明的決定,不僅促使農民使用大型的犁用以取代耜之類落後的木器、石器,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能力;最重要的是鐵兵器產量激增,並最終取代銅兵器,中國文明的歷史從此揭開新一頁。
  • 漢武帝劉徹無疑是對中國冶鐵業貢獻最大的人物。漢武帝之後,中國的冶鐵技術開始完善並成熟起來,生產規模也達到空前繁榮的程度。
  • 短暫但影響深遠的秦朝在中華歷史大舞台謝幕後,迎來了又一個輝煌的王朝:大漢王朝。「漢朝」的名字源於漢高祖劉邦的「漢王」封號。漢朝初年的惠帝、文帝、景帝十分崇尚黃老之道,以「無為」的方式治理天下,因此政寬人和,天下富足,禮義興盛,百姓安居樂業。景帝駕崩後,武帝即位。其在位共54年(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統治時間占整個西漢王朝的四分之一。
  • 年輕的武帝即位時,天下太平,經濟富裕,而這得益於其祖父輩們的「文景之治」。《史記》載,當時官倉裡是新糧壓舊糧,錢庫裡的錢數不勝數,多的串錢的繩子都斷了。街巷中,許多百姓都有自己的馬匹,田野中更是牛羊成群。老百姓是豐衣足食。然而,武帝並不想做個太平皇帝,年輕的他內心有著滅匈奴、撫四方、一統天下、施仁德於百姓、光大祖宗基業的遠大理想。他即位後採用新紀元,即以建元為年號,就是在昭示自己宏業的開端。這一紀元方式為後世皇帝所仿效。
  • 在竇太后的干預下,雄心勃勃的漢武帝推行的建元新政遭遇波折。為了不違逆祖母,漢武帝選擇了縱情山水,打獵遊玩,擴建上林苑,與文人雅士吟誦歌賦。不過,他內心並沒有忘記國家大事。期間,漢武帝做了兩件對其日後影響巨大的事情,一件是派張騫出使西域,一件是巧妙救援南方的東甌國。
  • 漢宣帝是史上有名的中興之君,而他第一道詔書流露的「深情」更是史上流芳。於公於私,漢宣帝都顯露了真摯又深刻的仁愛之心。
  • 康熙初年,學士孫芑瞻(名在豐)擔任皇帝身邊的侍講。他跟眾人說了自己親見的康熙皇帝的幾件事。在正史和史料中,有許多康熙帝謙虛勤學、敬天愛民、仁愛寬容賢臣的故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