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保7」之戰是陷阱?學者質疑陸央行

人氣 3598

【大紀元2017年01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泓博報導)近日,大陸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及陳曦發文稱,本輪人民幣貶值不會引爆經濟危機,相反倘若堅持干預,反會有副作用;央行如「保7」(人民幣兌美元不會跌破7)失敗將損公信力,反加大人民幣貶壓,而且還虛耗賴以穩定經濟的外匯儲備。

鄧海清等1月6日在財新網發表題為「以史為鑑,中國央行切忌掉入『保7』匯率戰陷阱」的文章,指人民幣近日大漲,市場紛紛傳出央行「打趴」空頭的言論。

鄧清海等指,本次人民幣兌美元的升值原因主要有兩個部分:美元指數的回落引起人民幣兌美元升值,以及央行干預離岸市場、加大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幅度。其中,央行的手段是抬高離岸人民幣拆借利率,加大做空人民幣成本的方法來引導離岸人民幣升值。

但鄧清海等認為,央行本次其實毋須出手干預,原因是本輪中國匯率貶值與資本外流不會導致中國經濟危機。

「中國的匯率貶值,應該類比的是發達國家的國際資本流動和匯率浮動,資本的外逃更像是大類資產配置,而非拉美或東南亞國家產業資金的大量流出的情況,外加上目前國內流出的資金本來不會進入實體經濟,是金融鏈自身的『自我繁榮』。」他們說。

鄧清海等更指,堅持干預反有副作用,「匯率保衛戰雖然有助於短期人民幣的穩定,但若匯率目標失守,將影響監管層的公信力,反而導致更大幅度的人民幣貶值」。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幣走向受美元影響,今年美元走向則有變量,要干預及穩定人民幣有難度。其中包括今年3月美聯儲是否再加息,若美聯儲在3月加息,則3月將是美元指數高點,之後將進入震盪;若美聯儲3月加息失敗,則美元指數從現在開始就將進入震盪行情。

他們建議,央行應當順勢而為,避免類似2014年那樣的逆勢維穩匯率。事實上,在市場化的人民幣貶值 ,且貶值不會引發經濟危機的情況下,應當以保外匯儲備,而不是以保匯率為主。

他們又指,從根本上講,保人民幣匯率根本上取決於「固本」,這個本是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產業和消費順利升級、供給側改革成功,不應為了維穩匯率而維穩匯率。

針對人民幣連日暴升,另分析師認為,此輪人民幣大幅上漲,短期內可能令人民幣階段性穩定,中長期來看對黃金、股票、債券和房地產市場產生深遠影響。

香港《經濟日報》報導指,央行猛然出手,打響人民幣保衛戰,一方面是提振市場與民眾信心,另一方面,穩定匯率儲好子彈,準備應對川普(特朗普)上場之後各條戰線的衝突。

報導稱,香港是離岸人民幣的最主要市場,從這兩年1月的匯率保衛戰可以看出,香港是人民幣前線重要的防火牆,也是保衛人民幣的主戰場,對人民幣國際化有著其它地方不能替代的地位。

大陸經濟學家李稻葵表示,大陸境內外的投資者對人民幣貶值的預期上升,會加劇資本外流,而資金外流又會導致匯率的下跌、人民幣的貶值。資金外流與匯率下跌形成一個雙螺旋式的向下通道,將導致國內金融體系迅速失血,資金周轉不靈。

經濟學家余永定去年12月初和今年1月2日都表示,如果干預人民幣匯率,將消耗外匯儲備,人民幣貶值壓力更大,還會影響到中國貨幣政策獨立性。

中共2016年加強了對個人和企業的資本管控,包括嚴控個人每年購匯5萬美元的額度、企業境外支付審批門檻從5000萬美元將至500萬美元等等。2017年已經公布對個人購匯管理將更加嚴格。#

責任編輯:劉毅

相關新聞
分析:資本外流是2017中國經濟一大風險
中共禁個人換匯投資海外 影響全球股市房市
人民幣貶值 大陸兩招防風險 或一次性貶值?
人民幣首個交易日創新低 央行出招防急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