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

【節氣典故】立冬下藥雨 補冬開始了

作者:容乃加
世界文化遺產日本白川鄉合掌村冬季雪景,宛如夢幻世界。(盧勇/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4783
【字號】    
   標籤: tags: , , , ,

二十四節氣 立冬

「立冬」是表示冬季就此開始!中國大陸黃淮地區,溫度降到十度以下的冬季溫度,正是在此時。立冬是冬天的第一個節氣,也是年中第十九個節氣,每年在陽曆11月8日前後一日進入立冬節氣,黃曆稱立冬「十月節」。唐代詩人元稹詠立冬:「霜降向人寒……田種收藏了,衣裘製造看。」(〈詠廿四氣詩立冬十月節〉)冬季的皮裘大衣出籠禦寒了。

「四立」節氣之一立冬

二十四節氣中「四立」節有四個,分別是春夏秋冬四季之首--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周髀算經》卷下說道:「四立者,生長收藏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立,建始也」,故而中國黃曆曆法中以「四立」作為四季的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又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所以「立冬」就是萬物收藏、蟄伏避寒的開始。

立冬 郊祭迎冬

古代立冬日,天子率百官於北郊舉行迎冬之祭。《禮記·月令》中有記載:「立冬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冬於北郊。」、「祀神州地祇於北郊。」也就是立冬日祭祀大地之神。宮中在祭典之後,並且撫卹孤寡。所以,冬天也是感謝天地的賜予、展開慈悲胸懷的季節。

節氣典故: 藥雨

從立冬後到小雪前這半個月期間所下的雨有個特別名稱,叫「藥雨」或「液雨」。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水部》有載:「立冬後十日為入液,至小雪為出液,得雨謂之液雨,亦曰藥雨。百蟲飲此皆伏蟄,至來春雷鳴起蟄乃出也。」李時珍說「藥雨」:「殺百蟲,宜煎殺蟲消積之藥」。

立冬物候

魏晉的夏侯湛〈寒苦謠〉吟:「惟立冬之初夜,天慘懍以降寒。」形容立冬節氣到來,凜凜寒氣降臨大地的情景。天風吹來,落葉木蕭蕭零落,草葉紛紛凋零。

中國《逸周書.時訓》記載立冬三個代表性物候:「立冬之日水始冰,後五日地始凍,後五日雉入大水為蜃。」也就是說,立冬時節一到,寒氣使水開始結冰,接著地表土凍;野雉雞也不見了蹤影,而在水邊看到外殼紋路類似於野雉雞的大蛤,所以古人說「雉入大水為蜃」。

立冬俗諺

一些關於立冬的俗諺,有預測天氣的,也有描述節氣中的物產作物的,體現了前人的經驗,採錄少許於下提供玩味,玩味之餘,不妨自己親身驗證一番,以了解古人的智慧:

   預測天氣

立冬 落雨會爛冬,吃得柴盡米糧空。(江南)
立冬有風,立春有雨;冬至有風,夏至有雨。(山西)
立冬北風冰雪多,立冬南風無雨雪。(北方)
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氣多。(北方)
立冬東北風,冬季好天空。(閩南)
立冬南風雨,冬季無乾土。(閩南)
立冬打雷要反春。(北方)
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客家)
立冬有雨防爛冬,立冬無雨防春旱。(閩南)
重陽無雨看立冬,立冬無雨一冬乾。(贛)

   節氣和物產

入冬,田頭空。(收割完了)。
立秋摘花椒,白露打核桃,立冬吃軟棗(獼猴桃)。

裝點軟棗(獼猴桃、又稱奇異果)的檸檬派(簡然/大紀元)
裝點軟棗(獼猴桃、又稱奇異果)的檸檬派(簡然/大紀元)

霜降醃白菜;立冬不使牛。
立冬前犁金,立冬後犁銀,立春後犁鐵(指應早翻土)
立冬小雪緊相連,冬前整地最當先。
西風響,蟹腳癢;蟹立冬,影無蹤。
立冬種豌豆,一斗還一斗。

地方釆風.立冬食俗

  吃餃子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立冬日吃餃子的習俗,尤其是北方的北京、天津一帶。為什麼在立冬吃餃子呢?因為餃子的發音與「交子」諧音,同時餃子也是北方人珍愛的食物。「交子」代表「交子之時」,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故而在此年節交子之時吃喜愛的餃子應節。

老天津的立冬餃子是倭瓜餃子,具有特別風味。倭瓜是在夏天時就買回家,存放在小屋裡或窗台上,經過長時間糖化,到立冬做餃子餡,並且蘸醋加爛蒜吃,別有一番滋味。

  冬令進補

有句俗話說:「立冬補冬,補嘴空」。冬天來了,萬物收藏,人們也想吃一些熱呼呼的暖胃、暖身的食物,補充身體的能量禦寒。

在中國大陸南方,民間在立冬日吃些雞鴨魚肉大快朵頤。 立冬這一天,冬令進補的食物多少都帶著中國醫療食療同源的觀念,像是配合中藥材燉煮的羊肉爐、薑母鴨、藥燉排骨和麻油雞等等,都是炙手可熱的補冬名食。

但是每個人體質各異,對於虛、實體質的補冬方法也不一樣。如果體質很怕冷、手腳冰冷,可以稍微吃熱性的補湯;但現代多數人都愛熬夜、飲食西化,體內虛火旺,所以要進補應先諮詢中醫師的建議。

麻油不耐高溫,煮麻油雞時應該先用苦茶油煸薑,把雞肉、水加進去之後,再加入麻油才適當。(賴友容/大紀元)
麻油雞,普遍的立冬補冬家庭料理。(賴友容/大紀元)
立冬進補,清淡的蔬菜羊肉爐是新選擇。(新唐人亞太台提供)
立冬進補,清淡的蔬菜羊肉爐是新選擇。(新唐人亞太台提供)

歷史剪影.北宋迎冬藏糧存菜

冬天來了,在中國北方天寒水冰,已經蔬果不生。北宋時,京城冬季地寒種不了蔬菜,《東京夢華錄》記載,上至皇宮禁中,下至民間,都在立冬節氣到時儲糧存菜準備過冬。北宋京都在立冬日前,車馬載著過冬食物,充塞道路,形成立冬的風景。

《東京夢華錄》載:「立冬前五日,西御園進冬菜。京師地寒,冬月無蔬菜,上至宮禁,下及民間,一時收藏,以充一冬食用。於是車載馬駝,充塞道路。」當時收藏的食物有哪些呢?比如:薑豉、鵝梨、榲桲(別名木梨)、蛤蜊、螃蟹……等等都很常見,種類非常豐盛。

落葉飄零 老木見遠山

宋元時代的陸文圭在立冬日吟詠黃菊耐旱不老,不隨紅葉墜地:「黄花猶带露,紅葉已隨風。」

宋代人錢時,在立冬前一日目睹紅葉紛紛落滿階,而黃菊挺立一秋傲然立到冬,不隨紅葉飄零,悟得傲岸的志節不隨風而墜。此情此景,留在他〈立冬前一日霜對菊有感〉詩中:

昨夜清霜冷絮裯,紛紛紅葉滿階頭。
園林盡掃西風去,惟有黃花不負秋。

四時相因相循相生,時節異、物候變。立冬,雖然草木蕭蕭搖落,反而襯托了志節不凋的芬芳,老梧桐木葉子飄零了,老木枝幹兀立,反而見得遠山遼遠。這一切在寒冷中展開了立冬開闊的一頁。@*#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禮記.月令篇》記載白露節氣物候為:「鴻雁來,玄鳥歸,群鳥養羞。」鴻雁來、玄鳥歸、群鳥養羞,是白露時節的三個物候。鴻、雁自北南飛;燕鳥由南北返;眾鳥開始備藏過冬食物,羞就是珍羞、美食。
  • 二十四節氣霜降由來有何民俗和俗諺?霜降內含中華文化,生命面對霜寒時情有什麼省悟?「風卷清雲盡,空天萬里霜;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陽。秋色悲疏木,鴻鳴憶故鄉;誰知一罇酒,能使百秋亡。」唐元稹〈詠廿四氣詩 霜降…〉,上下看遍霜降時情:天空萬里霜降寒、風落疏林木歸山、鴻雁南渡思故鄉、豺狼獵獸藏冬糧、重陽賞菊酒一嶟。
  • 今年 11月7日是立冬日。立冬是冬季的第一節氣, 太陽到達黃經225度。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氣,也是人們進補的最佳時期。不過,今年立冬日,多個地區出現反常氣候,中醫師提醒,市民進補應做相應調整。
  • 11月7日是立冬,民眾常有進補的飲食習俗,國民健康署網站宣導進補聰明搭配,得到進補的效益。此外,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在臉書貼文表示,今天立冬,明天會有較明顯天氣變化,雖然氣溫降幅有限,但也應該會有感。
  • 今天立冬,中醫師李昀真表示,民眾可能開始吃薑母鴨、十全大補湯進補,但最近不夠冷,「補的太早了」,建議飲食要滋陰潤燥,可喝豆漿、烏骨雞湯或吃羊肉。
  • 今天是節氣「立冬」,民間有補冬習俗,台東縣議長饒慶鈴請馬蘭榮家老人家吃紅豆雜糧粥品,幫老人家補冬。
  • 古人節氣七十二候說寒露:「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映晚秋。離離百草枯、梧桐凋老葉、新雁影南向劃長空,預告著秋深了。紅葉豔若二月春花、黃菊花凌陰盛放,是此深秋寒露時節醞造出的自然美盛典。
  • 古人講「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一年中生命發揚的季節。穀雨是暮春的最後一個節氣,錯過穀雨終就錯過了今年的春天。切切要惜春,就在正當下!
  •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春分之後到來,此時天地萬物的生長皆清淨㓗齊陽氣發,所以稱「清明」。自古以來清明融合了節氣、歷史的內涵,形成古老又豐富多元的節俗!其中不少節俗傳自僅相隔一二天且節俗用意又相近的寒食節。
  • 明 仇英《清明上河圖》(局部)。(公有領域)
    節氣「清明」表示什麼意義呢?清明對應卦象是什麼涵義?如何利用「清明」讓人生「樂活」呢?古人有一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