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年會聚焦醫用物聯網

人氣 30

【大紀元2017年11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景灝劍橋市報導)11月4日,新英格蘭玉山科技協會(MJNE)在麻省理工學院迎來了26週年。本屆年會中,圍繞「無邊界創新-醫療物聯網」這一主題,來自醫療、科技、金融界的多位專家與近百位聽眾分享了他們對醫療科技、醫用物聯網和相關企業的理解;並展望了相關技術和企業的發展趨勢。

主講群主要從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兩方面闡述了他們的認識。

哈佛醫學院的彭仲康教授以其團隊研發的醫療設備為例,講解了「顛覆性創新」帶來的個人化醫療趨勢。

彭仲康團隊製作的耳道健康監測裝置具備小巧、精確的特點。用戶可將設備伸入耳朵掃描耳部器官,而後設備會將掃描結果傳送到其連接的智能設備中,與數據庫進行對比分析,最後導出用戶耳部健康狀況。

彭仲康團隊的另一項成果是小型、便攜的睡眠質量檢測裝置。用戶只需將巴掌大的貼片貼在胸口,貼片所連接的智能設備和系統就會掃描並分析用戶睡眠時的生理數據,監測用戶的睡眠質量。彭仲康說,他的團隊曾以「中藥香薰治療失眠」為題做過實驗,證明該設備能有效檢驗醫療手段的實際效果。

彭仲康說,在當今世界,尤其在發展中國家,大醫院的集中化醫療已難以滿足大眾的醫療需求。他舉例說:「假如一家大醫院能治1000種疾病。絕大多數人去醫院都是因為100種常見疾病。剩下900種疾病才會用到那些高級的機器。」

彭仲康認為,醫療個人化的涵義就是,讓絕大多數人能夠在家治病,如此一來,醫院便能更專注於滿足高端用戶的醫療需求。

彭仲康認為,以中國為首的發展中國家比發達國家更適合推廣他所研發的小型診斷設備。「很多中國人仍然得不到護理,那裡也沒有足夠的醫生。」彭仲康說。不夠完善的醫療基礎設施為「顛覆性」的新型設備帶來巨大的市場潛力。

哈佛、MIT聯合健康創新項目講師Zen Chu則站在企業家和投資人的角度,分享了他對醫療創新和市場趨勢的理解。

Zen Chu說,當前醫療科技創新的主要目的在於降低價格、提高質量、接觸人群,並結合傳統醫療形式。他認為,創新者不僅要考慮檢測和治療方案,更要注重維持用戶粘性。「科技可以增加也可以毀掉用戶的信任。」Zen Chu說。

他說,受數字醫療概念的吸引,近年來新創的醫療科技企業層出不窮,然而多數都因缺乏完善的商業模式而失敗。他認為,所謂「數字健康」,僅提供更快、更好、更便宜的高科技產品還不足以留住用戶,更重要的是,企業應尋求改變用戶的健康體驗,使用戶更加便捷地接觸產品,更加信任產品。

「療效=處方+行為+環境」Zen Chu認為,這個「新的療效等式」代表了當今數字醫療與傳統醫療和生物技術的結合趨勢。醫生或將把數字醫療設備和APP寫入處方,他們將要考慮包括相關性、治療/檢測效果、支付方式、法律法規在內的多種因素。如何讓醫生自信地向病人推薦數字醫療方案,是醫療科技企業的一大難題。

Zen Chu曾投資一個皮膚檢測設備。該設備可接入Iphone,分析用戶的皮膚健康狀況。後來,這一設備大獲成功,並與賽諾菲、沃爾瑪、復星、阿里巴巴等多個科技巨頭展開合作。「得到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認可後,(企業)就可以為不同的客戶定製不同的設計。」Zen Chu說。他認為,多樣化的設計也是創新者的成功之道。

此外,中研院院士、臺灣人工智能學校(Taiwan AI academy)校長孔祥重教授以他做過的企劃案為例,討論了創新設備、人工智能及區塊鏈(Block chain)在製造業和醫療行業中的廣闊應用前景。

聯合健康集團(United Health)的莫升元博士用遊戲的方式帶領聽眾體驗了傳統和初創醫療科技企業的商業生態。麻州藍十字和藍盾醫療保險公司的設計創新主任Matt Templeton講述了他對創新思維中的「設計思維」的理解。他還提到,世界上並不缺少創新方案;對創業者而言,更重要的是如何比別人更快地實施這些方案。

台灣PHYCOS公司顧問鍾基立從法律的角度出發,分享了醫療物聯網的競爭策略。他認為,醫療物聯網目前還是一片藍海,其市場規模到2020年或將達到358億美元。其中利用醫療物聯網設備監測預防性醫療手段(如中醫藥)的效果,則是一大賣點。

羅得島大學生物工程系主任孫櫻教授帶來了他與學生開發的小型醫療輔助儀器,並分享了他對醫療物聯網相關教育平台的理解。

會中,駐波士頓台北經文處處長賴銘琪,玉山科技協會會長許翠玲分別致辭,鼓勵各界專家、學者加入玉山科技協會的創新行列之中。◇

責任編輯:馮文鸞

相關新聞
凌美秀接掌玉山科技協會
玉山科協做客 科技達人談產品創新
玉山科技六月分享 創意發想
玉山科協10月1日辦年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