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悉尼十年增50萬工作 交通壓力增 房價上漲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17年11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肖婕澳洲悉尼編譯報導)一份澳洲人口普查數據的最新分析報告發現,過去十年中,悉尼增加了近50萬個工作職位。但就業增長也給悉尼的交通系統帶來更大壓力,並幫助推動了房地產價格的上漲。與此同時,悉尼之外的新州其它地區的就業卻在減少,城鄉就業差距在擴大。

據悉尼晨鋒報報導,澳洲SGS經濟與規劃公司(SGS Economics and Planning)的這項,對最新人口普查數據的分析報告發現,悉尼內城區在就業增長中,占有極不相稱的比例。

2006年至2016年間,包括市中心及其周邊地區在內的「悉尼內城」統計區的就業比例,從20.6%擴大至22.4%。這個相對較小的城區,在10年內新增了近14萬份工作。至2016年,大悉尼地區的總就業人數達到220萬人。

2011年至2016年間,大悉尼地區的新增工作中,建築行業占比最大,達20%;其次是醫療保健和社會援助(增19%)。知識產業、特別是專業與金融服務業的就業在穩步增長,這在市區及其周邊地區表現尤為突出。

雖然悉尼主要工作中心日益集中的就業,創造了經濟效益,但也給交通系統帶來了壓力。報告警告說,如果不能更好地控制人口和就業增長,公路和鐵路的擁堵問題「在未來只會惡化」。

由於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住在靠近就業機會多的地方,他們對內城區住房的需求也跟著上升,從而給房價和住房可負擔性帶來壓力。報告認為:「政策需要應對這些挑戰,諸如改善公共交通能力和基礎設施,或者增加內城區的住房供應。」

分析報告還揭示出,城鄉之間的就業差距在擴大。這種差別為新州帶來了持久的經濟挑戰。儘管2011年至2016年間,悉尼新增了34.2萬個工作職位,但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新州其餘地區的工作職位卻減少了1.7萬個。

報告作者、經濟學家羅恩斯利(Terry Rawnsley)說,悉尼和新州其它地區之間的經濟差距,正成為一個日益嚴重的政策問題。「新州面臨的挑戰是將充滿活力的悉尼經濟,和新州次發達地區中心連接起來,從而分散就業的增長。」

高速跨城際交通設施將有助於分散工作機會。羅恩斯利認為:「如果人們能更快地從臥龍崗(Wollongong)、紐卡素(Newcastle)和戈斯福德(Gosford)等地去悉尼,那工作機會就會更多。」

在新州次發達地區,十年中衛生與社會援助部門增加15,820個工作;建築業增加6963個;教育業增4525個工作。但製造業的工作減少了29,892個,批發業工作減少11,097個,零售貿易工作減少14,671個。

當悉尼晨鋒報要求政府對新州次發達地區慘澹的就業數據作出回應時,新州財長佩羅泰特(Dominic Perrottet)的一位女發言人說,統計局的另一份就業數據顯示,2011年9月至今年9月,新州次發達地區新增了「9萬多份工作」。

新州下議院最近已經開始了一項,如何讓悉尼的經濟成功造福於其它次發達地區的查詢。

全國範圍內,2011年至2016年間,五個州府城市——悉尼、墨爾本、布里斯本、阿德萊德和珀斯,共創造了逾90萬個就業機會。但在此期間,澳洲其它地區的淨就業職位僅增加了5400個。

全澳包括大多數州府城市在內,新增工作中表現最強勁的是衛生與社會援助行業,養老院增加了3萬多個工作。教育與培訓領域的就業,也有強勁增長。

**
責任編輯:李熔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