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解密PM2.5 中山大學首創氣膠科研中心

人氣: 4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17年02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怡欣台灣高雄報導)國立中山大學成立亞洲第一個「氣膠(PM2.5)科學研究中心」,17日揭牌。化學系助理教授、中心主任王家蓁透過本土開發的高解析度氣膠紫外光光電子光譜,研究俗稱PM2.5的氣膠,其不同化學成分與雲層水滴交融後,產生化學特性不同,對環境危害也不同。因此,防治空汙,僅檢測濃度超標還不夠,找出真正的反應機制才能有效對症下藥。她的研究登上《物理化學期刊》(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17日揭牌,左起西灣天使投資公司董事長劉信陸、中山校友總會會長鄭再興、中山研發長李賢華、中山副校長蔡秀芬、中山前校長楊弘敦、氣膠中心主任王家蓁、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高市環保局長蔡孟裕、中研院教授林志民、中山環工所長陳康興、中山產學營運及推廣教育處長溫志宏。(中山大學)
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17日揭牌,左起西灣天使投資公司董事長劉信陸、中山校友總會會長鄭再興、中山研發長李賢華、中山副校長蔡秀芬、中山前校長楊弘敦、氣膠中心主任王家蓁、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高市環保局長蔡孟裕、中研院教授林志民、中山環工所長陳康興、中山產學營運及推廣教育處長溫志宏。(中山大學)

PM2.5的正式學名是「氣膠」,PM2.5是指氣動粒徑小於2.5微米的微粒,氣膠由多種化學物質混合聚成。王家蓁表示,氣膠濃度與人口過早死亡率呈現高度正相關。她深入分析氣膠的化學成分及來源,了解不同成分氣膠的化學活性及反應機制,結果發現,細懸浮微粒如環境苯酚物質,在與小水滴相溶時,其價電子能級結構及氧化還原特性會隨著所處酸鹼度而改變。

她也發現,雲層中奈米級水溶液氣膠小水滴,表層較內層更為酸性,一旦這些水滴與人類活動產生的化學物質相溶,周遭酸鹼度會不斷影響氣膠的氧化還原特性,對大氣、環境及人體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舉例來說,兩個PM2.5濃度相同的城市,因為細懸浮微粒的來源及成分不同,居民引發呼吸道或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也就有極大差異。

校長鄭英耀表示,中心可整合氣膠相關領域,大氣、海洋、生態環境乃至生醫領域的應用,將積極推動氣膠科學產業的產學合作。◇

責任編輯:昱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