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男被殺 朝鮮特工過往暗殺行動再受關注

人氣 835

【大紀元2017年02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沙莉編譯報導)金正恩同父異母的兄長金正男2月13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機場遇刺身亡。錄像顯示,金正男被人從身後抓住,被噴毒液或是用毒液抹布抹臉。韓國指責這起暗殺行為出自朝鮮的「恐怖主義」。如果事件屬實,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朝鮮在海外執行祕密行動包括暗殺來實現其目標。CNN對此進行了綜述。

朝鮮製造大韓航空858號班機空難及其它暗殺事件

1987年11月29日,大韓航空858號班機在空中爆炸,機上115人全部遇難。

兩名朝鮮人在阿聯酋阿布達比國際機場的停機期間在飛機的儲物櫃裡設置了定時炸彈。兩人離開飛機後,飛機在前往曼谷途中的安達曼海上空爆炸。

警察追蹤嫌犯到巴林後,嫌犯試圖通過服用氰化物藥物自殺。男子身亡,女子金賢姬被搶救過來,並引渡到韓國。在首爾,金賢姬供述,與她的搭檔都是朝鮮的特工,這次行動的目的在於阻止韓國舉辦漢城奧運會。根據金正日的親筆指示,實施了858航班的爆炸行動。兩件炸彈一是偽裝成收音機電池的炸彈,一是偽裝在酒瓶內的液體炸彈。

金賢姬被韓國判處死刑,後被盧泰愚總統以遭到朝鮮洗腦的理由特赦。金賢姬寫出了《我的靈魂的淚水(The Tears of My Soul)》向空難受害者謝罪。

在2013年接受澳大利亞電視節目採訪時,金賢姬說她不得不祕密生活,因為朝鮮將她看作叛徒,列入朝鮮清除計劃。她本人在朝鮮的家人則生死未卜。

七年多來,脫北者朴相鶴(Park Sang-hak)在邊境地區施放裝有抨擊平壤政府傳單的氣球。平壤威脅將因此對韓國採取軍事報復,並將朴相鶴列為攻擊目標。2012年,朝鮮刺客使用可發射毒藥小球的改裝鋼筆和偽裝成手電筒的小手槍,試圖在首爾的街道上殺死朴相鶴。

幸運的是,朝鮮刺客準備對朴相鶴下手時及時被警察逮捕,南韓當局此後對朴相鶴提供全天候的嚴密保護。

綁架韓國和日本公民

在成為朝鮮最高領導人之前,金正日主管宣傳和電影部。1978年,金正日綁架和拘禁了韓國最知名的女演員崔銀姬(Choi Eun-Hee)及其丈夫兼導演申相玉(Shin Sang-Ok),逼迫這兩人為朝鮮製作電影。1978年1月,崔銀姬在香港淺水灣被朝鮮特工綁架,並被帶到平壤。六個月後,申相玉在香港尋找妻子時也遭到綁架。

金正日強迫這對夫婦幫助改進朝鮮的電影業。他們為朝鮮製作了17部電影。1986年被朝鮮綁架八年之久的申相玉和崔銀姬夫婦,借送影片去柏林電影節參展的機會,逃到了美國大使館,最終回到韓國。他們還帶出了記載金正日與他們談話錄音的磁帶,內容包括綁架他們的目的。

在申相玉夫婦出逃事件發生整整三十年後,在2016年柏林電影節上,紀錄片《情侶與領袖》揭開了這起綁架事件背後的內幕。

2008年,朝鮮女間諜元正花(Won Jeong-Hwa)供述色誘韓國軍官以獲取機密信息的犯罪事實,被判處五年徒刑。元正花從屬的朝鮮「國家安全保衛部」,是直屬金正日的一個間諜機構。該機構在朝鮮各地有5萬人之多,還遍布在韓國各地及各大企業中,也有的分布在中國境內的北京、延吉等地,分別偽裝成朝鮮貿易公司進行搜索間諜和朝鮮逃亡者,以及收買拉攏韓國商人當間諜等活動。

2015年,朝鮮間諜金東石(Kim Dong-shik)告訴CNN他是如何被送到一所專門大學學習了四年的,學習各種技能,包括武術、水肺潛水、射擊和操作爆炸物。

金說:「間諜與將軍的待遇同等,他們的教育水平差不多一樣高。所以公平地說,朝鮮認為間諜是非常重要的。」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朝鮮綁架了至少17名甚至可能高達幾十人的日本公民,從街道和海灘上綁架他們送到朝鮮。雖然東京只正式承認有17名受害者,而朝鮮只承認綁架13人,但一個獨立委員會確認有幾十人遭到綁架,包括自2000年以來的15人。

查爾斯‧羅伯特‧詹金斯(Charles Robert Jenkins)是冷戰時期叛逃朝鮮的美國陸軍退役士官,與被朝鮮綁架的日本人質結婚。他也證明,在朝鮮見到許多其他被綁架者,包括中國、中東和歐洲人。

在2014年的一份報告中,聯合國一個委員會列出了世界各地的數十名被朝鮮綁架的人員。報告說:「朝鮮綁架他們的目的包括在間諜和軍事訓練學校中教授外語,提供專門技術知識,給他們分配外國人婚姻對象,以防止其與朝鮮人結婚。」

24歲的美國人斯內登2004年在中國雲南旅遊期間失蹤。韓國「被綁架家庭聯盟」負責人崔成勇(Choi Sung-yong)說,斯內登是被朝鮮特工綁架的,為金正恩教授英語。一位脫北者表示曾經在朝鮮看過像是斯內登的人物。不過美國國務院說,沒有證據證實這一說法。#

責任編輯:蘇漾

相關新聞
金正男遇刺 朝鮮動用女特工行刺屢有前科
金正男被殺 朝鮮間諜慣用暗殺武器曝光
金正男或曾是朴槿惠與朝溝通的「祕密渠道」
金正男遇刺案 幾大謎團待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