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河:蒂勒森東亞行能達到什麼目標

人氣 415

【大紀元2017年03月24日訊】主持人:聽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您收聽《橫河評論》,我是楊光。

橫河:我是橫河,大家好。

主持人:前幾個星期我們討論過的幾個事件,比如說北韓的「癈太子」金正男被刺殺,還有由於薩德防禦系統引發的民間對抗南韓的情緒,這些事情到現在都餘波未平,又趕上了上個星期韓國的總統朴槿惠被彈劾下台;朝鮮又幾次三番的試射導彈,使得周邊地區的氣氛開始劍拔弩張。美國的新總統川普從上台伊始就宣稱要非常有力的應對北韓,所以他在這個微妙的時刻就派國務卿出訪日、韓、中三國。那麼國務卿蒂勒森之行會怎樣影響東北亞地區的局勢呢?我們今天就來分析一下。

橫河先生,最近在朝鮮、南韓和中國之間發生了一系列的事件,使得東北亞地區的局勢非常的緊張,那麼美國的新政府國務卿蒂勒森出訪日、韓、中三國,他想達到什麼樣的目的呢?

橫河:從美國方面來看,這是新政府上任以後的國務卿第一次出訪亞洲,也是他就任以來的第三次出訪,他前兩次分別是德國,德國是去開20國峰會的前期會議,第二個出訪的是墨西哥,這是第三次。我想他的任務第一個是要重申美國新政府對東亞盟友日本和韓國的義務,因為從奧巴馬開始的重返亞洲政策,一般認為他停留在口號上面,而不是在行動上,而實際的收效,一般人認為是比較少的,川普上台以後又宣稱了「美國第一」的政策,所以不管是歐洲盟友,還是東亞盟友,他們都擔心美國的孤立主義抬頭。

但是從今年美國的財政預算來看的話,其它的項目都大砍了,而國防預算大增,顯然川普的新政府並沒有把「美國第一」這個政策落實到對國際安全秩序義務的放棄,甚至可能還會加強。最大的可能性就是這次他跟默克爾見面的時候談話也談到了,很可能是需要盟邦也適當地增加他們分擔的份額而已,大概也最多就是如此。所以說這次東亞之行第一個就是對盟友的義務。

第二個就是美國顯然對朝鮮半島核武器的問題有了一些想法,這些想法需要跟盟友通氣,也需要跟中方通氣,跟這個事件的相關的各個方面都要通氣一下,進行商討。

這些方面中的一個共同的話題就是朝鮮半島局勢,但是對於這三個國家來說的話,側重會有所不同。我覺得對日本來說的話,安倍已經在美國和川普見過面了,美日關係這方面就是已經基本確認了,比如說《美日安保條約》等等,就是說美日聯盟已經肯定了,不會有很大的變化。這次蒂勒森到日本也主要是強調了對北朝鮮問題上,美國和日本怎麼樣更好地協調,同時也表達了日本方面對東海和南海問題的擔憂,美國也表示了共同的擔憂。

對韓國,韓國比較特殊,因為韓國總統朴槿惠剛剛下台,新總統的大選馬上就要開始。對美國來說,作為韓國的最主要的盟邦和軍事方面的支持者,他一方面是要表示一下,就不管你韓國的政局發生怎麼樣的變化,美國幫助防禦韓國的承諾和決心沒有改變。再一個就是需要和南韓去溝通,就是對於北朝鮮核武,美國和南韓聯合起來能夠進行哪些對應的選項,要跟南韓溝通。

對中國,問題可能會更複雜一些。川普今天早上發了一個推,說北朝鮮表現很壞,說他們耍弄美國已經有很多年了,而中國在這裡幾乎沒有幫
忙,就發了這麼一個推。我認為儘管說川普在推上抱怨,在外交上我覺得還是比較會回歸專業的做法,儘管這個蒂勒森本人他並不是外交出身的,但是實際上是在重大的事件上談判他是個老手,而且特別能得到他想要的利益,就是具體操作上會比較專業一些,但是政策肯定會有變化,就對中國的政策。

當然這次蒂勒森去,不一定能達成任何協議,或者是妥協,我覺得主要還是通氣。因為嚴格地說,雙方都是繼承了前任,或者是自己之前的歷任的一些非常棘手的問題,所以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前,可能雙方得通氣,因為雙方都有共同的問題是跟對方有關的,這方面我覺得是美國去表明美國的看法,也會聽取中方的意見。在朝核問題上會闡述美方認為中方對北朝鮮的行為應該承擔的責任,這個我覺得可能是蒂勒森這次去中國的一個主要目的。另外一個目的很可能就是為4月上旬可能的川普和習近平的會談做準備。

主持人:那對於朝核問題一直都是世界各國覺得很頭痛的,這次蒂勒森他說對朝鮮的戰略耐性已經結束了,這是什麼意思呢?是不是表明說美國對朝鮮的政策它會有重大的變化?

橫河:我認為這次蒂勒森的講話表明了美國政府一個非常大的政策變化,實際上在這之前主要是以談判為主,談判幾乎是唯一手段,就是在經濟制裁的基礎上進行談判,希望用這種方式讓北朝鮮停止進行核武器試驗。這次蒂勒森在訪問日本的時候就說了,說過去20年來試圖讓朝鮮無核化的努力是一個失敗,需要對朝鮮採取新的措施,那也就是說過去20年的政策現在不延續了。

第二個,到了韓國的時候,他說得就更明確了,他在跟韓國外長的新聞發布會上,他就說,我在此非常明確地說明對朝鮮的戰略耐心政策結束了。所謂耐心政策就是談判嘛!具體他會採取什麼措施呢?蒂勒森本人他並沒有說,他說,我們正在尋求採取外交、安全及經濟三方面的新措施,所有選項都會擺上桌面討論。所謂所有選項,他自己也說得很清楚,他說美國以前不希望有軍事衝突,但是如果朝鮮核武器項目的威脅升級,達到我們認為需要採取行動的程度,我們就會考慮這一選項。

實際上就是表示軍事選項已經在考慮範圍之內了,對北朝鮮本來手段就不多,既然說通過談判達到無核化已經失敗了,而且明確表示美國和朝鮮的談判不在選項當中,就美國不會跟朝鮮直接談判。

主持人:那他不是說還要尋求外交的新措施?

橫河:外交是指的周邊國家。即使把朝鮮放在外交努力之內的話,也不包括直接談判的。這樣一說的話,軍事打擊的可能性它就明顯的增加了很多,當然,不一定馬上就會採取軍事行動,但是這表明美國的朝鮮政策確實有了重大的轉變。

《紐約時報》有一篇文章,它說朝核問題並不是川普製造出來的,而是從柯林頓、布什、奧巴馬手中繼承下來的,但是必須在川普手上解決,這個事情已經不可能再拖了,因為再拖下去的話,朝鮮的核打擊力量就能達到美國本土,所以這個就沒有辦法再拖下去了。

《紐約時報》這篇文章認為,川普應該遵循奧巴馬和伊朗核武器的談判那種方式。奧巴馬和伊朗核武器的談判方式呢,實際上當時奧巴馬有三個選項,一個就是轟炸;第二個就是默許讓它發展;第三個就是談判。顯然轟炸是不可取的,默許也不可取,那怎麼辦呢?就是談判,用放鬆制裁的方式讓伊朗承諾不繼續發展,就是凍結它的核武器發展計劃。它的基本前提是設想在15年之內,伊朗的內部會發生有利的變化。

《紐約時報》的文章就是說對朝鮮也應該是這三個選項當中選最後一個,用放鬆制裁作為北朝鮮凍結核武的一個交換條件。但是我覺得這篇文章的設想被採納的可能性非常小,雙方都不同意,一方面是川普,川普曾經認為伊朗核協議是美國簽訂的最糟糕的協議之一,所以他不可能去走這條路。另一方面,金正恩接受這個可能性肯定比伊朗要低得多。伊朗能接受的條件,金正恩不會接受。當然,最後在軍事行動之前還有一個可能性,就是中共對北朝鮮的態度徹底改變,就真正的對北朝鮮施加有效的壓力。

主持人:我們知道美國總統川普一直抱怨中國對遏制朝鮮核威脅這方面是不夠積極努力的,從一開始到現在,他昨天還發了推。那您覺得這個國務卿他會要求中共對北朝鮮施加壓力嗎?

橫河:我認為這是蒂勒森訪問中國最優先的一個議題,就是希望中共能夠加入到對北朝鮮限制它核武器的這個行動當中去。其實川普原來就一直說的,這個事情由中國和北朝鮮去談,美國根本就沒有關係。你可以看到這一點了,一方面,我們剛才講了,川普直接發推,這個發推的時候正好是蒂勒森在南朝鮮結束訪問要到中國去的時候。他抱怨中國不幫忙,也就是說他認為中共是應該幫忙的。

另一方面,就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蒂勒森在出訪之前也談到了,說是在訪華期間他會通知中共的領導層,就說如果中共仍然不為解決朝核問題切實發揮影響力的話,美國會加強對中國金融機構的施壓的力度。

這裡面所謂施加壓力呢,可能包括一些一直存在的,就是北朝鮮在中國設立公司,冒充中國公司的形態然後進行一些貿易,實際上就是繞過了這個制裁了。還有一種就是中國有些公司私下和北朝鮮交易,有很多方面的問題在裡頭。這些都是在中共眼皮底下發生的,對於這兩種公司,其實美國在這方面盯得很緊的,他們了解的也很多。

另外就是,聯合國不是有專門監視對北朝鮮制裁的專業小組嗎?他們最近也有一個報告,就認為聯合國制裁的措施不能落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在中共方面。我認為這就是蒂勒森這次中國之行的一個主要任務。

主持人:關於中共對朝鮮的態度,以前我們討論過好多次了,一方面您是說中共不太可能拋棄朝鮮,但是另外一方面我們又看到新政府顯然是對金正恩比較冷淡。那您剛才還說美國和中共都放出了類似的信號,就是對北朝鮮施壓這個方面。您是覺得這次中共會對北朝鮮施壓,對嗎?

橫河:對北朝鮮施壓,我覺得是會的,這個我們也討論很多次了,就說從最新的進展來看的話,中共在國內,一方面它在降溫這個反韓的浪潮。這個降溫反韓浪潮當然有它自己的考慮,一方面是它可能經濟上也真的經不起,就是那種人們叫作「殺敵一千,自傷八百」,就這種作法它可能還承受不了。其實嚴格地說,中國如果跟韓國發生貿易戰的話,那很可能結果是「殺敵八百,自傷一千」,可能還更準確一些。

而且韓國又向世貿組織去投訴去了,就說在世貿組織裡邊如果說一方的財產在這種情況下受損的話,在哪個國家發生這種事情的話,所有的損失由那個國家要承擔的,要賠償的。所以中共就一方面降溫反韓浪潮,實際上在政治上這次反韓的浪潮,對中共的整個國際形象是非常不利。這實際上是一種社會不穩定影響投資的典型案例,而這個社會不穩定又是由當權者煽動起來的。

在這個同時呢它提出了一個建議,實際上就是讓雙方都做一些讓步,其中談到北朝鮮暫停核計劃,而美韓停止軍演。這個建議已經是比較少見的啦,因為它以前從來沒有具體到讓北朝鮮停止核計劃的這個說法,只是說大家坐到談判桌上來要由談判來解決,都是一樣的。

從這個建議來看的話,中共確實有約束北朝鮮的意圖,因為它要避免這個局勢發展到不可收拾,而對中共最後造成傷害的程度,它想避免到這一步。但這個建議碰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金正恩會不會聽中共的?就說如果中共仍然有保護北朝鮮的意願的話,金正恩就不需要去聽它的,反正要保護,這就是過去幾十年一直是這樣發展過來的。

另外一個是中共完全放棄保護北朝鮮。如果是完全放棄保護,金正恩會不會聽他的、會不會鋌而走險?當然,完全放棄保護這個說法也只是個假設,這個可能性並不大,因為從意識形態、從政權的性質,中共不大可能走到這一步。

另一方面是美韓當時就直接拒絕了,就是停止軍演或者不做軍演,現在已經進行了,而且這次動用的軍力包括了四大特種部隊,美國各軍種當中都有特種部隊,四個特種部隊,包括對本拉登斬首的海豹突擊隊也去了,所以這個提議實際上已經失效了。

但是我們在講的是中共會不會對北朝鮮施壓?我覺得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是會的,關鍵是美國和韓國不接受中方的提議,拒絕停止軍演,它是有道理的,因為美韓的軍演屬於防禦性的,如果說進攻方先退了的話,那麼防禦方他就不需要提高防禦級別,自然雙方就退了。應該是要求挑釁的那一方,就是北朝鮮的這一方先退。你要各打五十大板,在這裡是沒人聽的,人家肯定不同意。

中共對北朝鮮施壓會施壓到什麼程度?會不會到放棄北朝鮮的程度?現在看來還不會。就從這次官方喉舌和共青團真的去鼓動反韓的抗議、抵制等等這些行為來看的話,中共內部無條件支持北朝鮮的力量和聲音還是非常強大的。這個當然是跟中共自己它的歷史、它的性質、和它和北朝鮮之間真正的關係,是直接相關的。任何人說中共現在會不會走到放棄北朝鮮的這一步的話,那完全是一廂情願,它沒有任何基礎。

主持人:那麼除了這個朝鮮半島的局勢之外,蒂勒森這次訪華,他還有沒有其它的議題呢?

橫河:根據美國媒體的報導呢,他們分析認為有這麼幾大議題,這幾大議題還是圍繞在朝鮮半島局勢上面的,但是他分析的比較細了,第一個議題認為是雙方了解對方的意圖,主要是中方希望了解美方新政府的意圖,實際上蒂勒森去是向中方解釋美國的政策。上一次川普和習近平通話呢,他釐清了一個「一中」的問題,至少是川普已經承諾了,原來剛剛當選的時候接電話的那件事件就算是解決了。這一次是中方希望了解朝鮮半島局勢和南海問題上,美國的真實想法。因為任何外交辭令是一回事,真實的想法是另外一回事。

第二個是重申中方一直持有的觀點,就是反對薩德、堅持南海主權,還有一個就是中美貿易的互利,這三個問題是中方需要去向美國表達的,就這些是不能動的。

第三個就是中方要通過這次訪問來觀察和評價美國重返亞洲的政策,尤其是美國、韓國、日本之間的關係。這一點其實蒂勒森在訪日、訪韓的時候已經說得很清楚了,他等於是重申了美日韓所謂的鐵三角關係,這個基本上就已經確認了,當然他會需要面對面的再確認。

最後一點就是我們剛才講的,為習近平4月份訪美做準備,以防止任何可能出錯的地方。

總的來說,因為川普非建制派的特點,所以他對於美國一貫政策的連續性和變化的這個關係的脈絡,外界還看的不是很清楚。我認為這次訪問本來也沒有計劃會達到任何協議的結果,應該還是在雙方各自表達、互相了解的階段,除了第五點就是為習近平訪美做準備,那個是可以完成的。

主持人:講到習近平4月初的這個訪美,這個安排好像比較突然,因為之前並沒有什麼跡象,那您覺得習近平他來會見川普,主要的議題會是什麼呢?也有人說這個習川會是因為中共面臨內外交困的局勢,需要尋求美國的幫助,是這樣子嗎?

橫河:這個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表面上看是朝核問題,但實際上應該是超越朝核問題了。本來習近平和川普並沒有直接要會談的對話,一般以前認為最早兩人的會面是在7月份,德國漢堡的20國峰會上面,這次應該是一個臨時決定。

白宮新聞發言人在13號的時候,宣布白宮方面正在與中方協商川普總統與習近平主席的會晤時間。美國方面聲稱這次會晤的目的是為了緩解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以及討論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的問題,中美兩國元首還將在會談中就雙方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所以說朝核問題和部署薩德應該是主要議題。

朝核問題和部署薩德在我們看來這是同一個問題,但中方堅持這是兩個問題,我們看來這是一個因果關係,所以不可能分開來討論。但是既然來了呢就不會只談朝鮮半島的局勢,我認為貿易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雖然川普競選時候提出的兩個對華政策的措施都沒有去實現,一個是宣布匯率操縱國、一個是提高進口稅,這兩個都沒有付諸行動,但是減少美中貿易逆差,製造業包括企業和工作的回流,肯定是川普的施政重點,只是最後在什麼時候、用什麼方式進行而已。

他的貿易委員會主席,就是納瓦羅,正在制定對華貿易政策,人們在問他的時候,他說這還是機密。當然了,這種實行了幾十年的政策不可能說變就變,人家說川普上台怎麼還沒有兌現啊?這個東西,奧巴馬健保只實行了2年,改起來就難的不得了,你新提出一個的話馬上就面臨很多很多問題,那更不要說這種實行了幾十年的政策,要進行改變的話,當然要有非常完整複雜的計劃,既然說這還是個祕密,還在制定的話,那肯定說這個政策會調整。如果是保持原有的計劃、原有政策的話,那就不需要制定了,所以肯定要變。

對中共而言呢,這也許是比朝核問題更嚴重,而且是更直接的威脅。因為中國現在經濟不行了,就是過去三十年發展經濟的支柱,人口紅利已經沒有了。另外一個就是國際環境,因為中國(經濟)基本上是出口帶動的,它兩個嘛,基本建設帶動,還有一個出口帶動,它不是消費帶動的。國際經濟不景氣,對中國的經濟肯定就是一個,它出口就會有障礙。中國製造業的外流已經是潮流了,難以改變,包括外資的撤退和中資的向外投資。另外,環境污染也是很嚴重,北京的藍天現在只有大風期間,還有兩會期間。

解決衰退的方案最近又開始拉動了,又是投資拉動的,這個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會加重經濟失衡,如果這個時候美國採取某種形式的制裁,實際上這個制裁不是真的制裁,只是說要求中國兌現加入世貿組織時候的承諾,哪怕他不宣布中國是匯率操縱國、不宣布提高關稅45%,只要某種形式一點點的制裁,中國的經濟馬上就是雪上加霜,而且這個一雪上加霜的話,直接影響到中共的統治。中共的統治碰到最關鍵的問題還是一個經濟問題,因為經濟問題是它合法性的替代品,這個你不可能說單靠發動抗議抵制某一個國家的產品就能解決的。

一方面你能找到的敵人都已經輪番打過一遍了,再找就很困難。另一方面,這種事情也只能過幾年打一次,它不能當飯吃的,你像從反日到反韓也經過好幾年嘛,抵制多了,外國企業都逃走了,經濟更上不去了。所以呢這會是個議題,至少是中方想談的一個議題,而且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對中國來說,實質上也許比朝鮮半島局勢更緊迫。

當然我們知道美國製造業回流,它不是從川普上台的時候才開始的,就在這之前,在中國的美國或者其它西方國家的製造業就有兩個趨勢了,一個是回流本國,還有一個是轉移到成本更低的,你像越南、泰國、孟加拉國。像美國現在市場上的服裝,還有其它的日用消費品,不僅有這幾個國家的,還有很多來自東歐的產品,就說現在已經從中國是唯一的最主要的生產國分攤到很多其它國家去了。這樣的話,中國在這方面的優勢已經很少了,對於中共來說的話其實是一個很緊迫的問題。

當然還有南海等等問題,不過我認為南海問題現在基本上是各說各的,中國在這裡建島,美國軍艦就去巡航;中國說這是主權,美國就說是自由通航,多半是重申自己的立場觀點,不大聽對方的,我覺得這件事情不大會達成任何協議和妥協,至少這次不可能。

這是這次我覺得是中國方面提出來要舉行最高層會談,跟中共現在面臨的東北亞局勢,和抵制韓貨,應該是屬於外交困境;那麼製造業和中國整個的經濟下垂的L型,這是屬於內政方面的問題,當然內政方面還有政治方面,從這次兩會一系列問題我們都沒有討論。

主持人:還有上星期的郭文貴爆料。

橫河:對,郭文貴爆料,這個兩會其實你從大家的表情你可以看出來,現在政治局勢也是非常嚴峻的。以前唯一值得關心的,以「雷人」提案表現出來的兩會娛樂性質,現在完全沒有了,所以兩會就變成了毫無關心的價值了。從這點來看的話,中共確實現在處於內外交困,想通過和美國的關係,希望通過這個關係能夠緩解一些,但是我覺得它最根本的問題是在國內,是在它的根子,是在它的制度上,在中共的本質上,這個不是通過美國能解決的,即使美國不制裁,這些問題也會出現,也會嚴重地危及中共的統治。

主持人:好,那麼這次的節目時間已經到了,我們關於這個話題就先討論到這裡。這兩天在東北亞地區接二連三發生這麼多事情,真讓人恍惚間有風雲變換的感覺,就像橫河先生剛才評論的這樣,中國現在內地的局勢好像外部周圍稍微一點小小的變動都可能會引發中國國內的重新洗牌,變成一個新的格局。好,感謝您的收聽,我們下次節目再見。#

責任編輯:朱穎

相關新聞
為參加川習會 蒂勒森擬缺席北約外長會
朝鮮若繼續核試 美或對其採取「斬首行動」
川普首次外訪 5月出席北約首腦峰會
林傲霜:對專制流氓政權只能靠實力說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