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房差價上百萬 大陸低價房都是誰買去了?

人氣 6901

【大紀元2017年06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高紫檀綜合報導)在大陸樓市銷售中,充斥著各種內部價、定向銷售價、預售價等等,同一樓層的相似單位價格差異有時甚至高達百萬。而這些低價房流向哪裡?調查發現,低價房的流向充斥著權力攝取優質資源的腐敗。

定向銷售價多針對政府機關和重要單位

所謂定向銷售,是指該房源專門鎖定某一個群體向其銷售,不向社會普通購房者開放銷售,而且普遍比市場價低。

據《半月談》近日報導,以合肥樓市為例,合肥的眾多樓盤中普遍存在定向銷售房源。而這些房源的定向銷售價普遍大幅低於市場價,每平方米差價少則數千多則上萬,一套房差價十幾萬到超百萬,定向銷售對象中有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等。

通過查詢多個有定向銷售房源的樓盤備案信息可發現,獲得定向銷售的低價商品房的購房者中,不少是政府官員、國企職工以及事業單位、龍頭企業員工。

據房地產專家分析介紹,定向銷售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是市場機制決定,比如某部門與開發商議價,通過批量購房爭取降價優惠,這是正常的。第二類是權力與資本結合,比如某部門利用特權拿到某個地塊,再與開發商合作開發,商品房建成後可以遠低於市場的價格購買。

報導引述專家的評析認為,與已被明令禁止的政府機關集資建房相比,部分針對公權部門的「定向銷售」性質類似,是權力攫取優質資源的隱蔽手段,明顯有悖社會公平。

拆遷安置房內部價便宜了主管領導

2009年4月,一份「政府內部低價購房名單」在互聯網上曝光。該名單牽涉到溫州市143處拆遷安置房的去向,有數十名當地局長、處長、院長、行長們以低價購買了溫州中心地段的拆遷安置房。

《21世紀經濟報導》稱,2004年至2005年間,溫州市實行大規模的舊城改建工程,「主管部門舊城改建指揮部未經審批,以『暫定價』的形式,將拆遷安置後多餘的房源銷售給一批幹部和其他人」。

折扣價變相行賄了官員

中共紀檢監察報也自爆,一些貪腐官員不是直接收受房產,而是以「折扣價」或「內部價」從請託人手中購房。一些房地產商為了在改變控制性詳規、提高項目容積率、經濟適用房開發等方面獲得有關管理部門的行政審批或許可,也會以超低價、打折房的名義向手中握有管理權的黨員幹部進行利益輸送。

報導舉例,蘇電力公司副總經理馮軍名下的房產只有四套,但通過尋找高價「接盤俠」等方式交易的房產數不勝數。2010年,馮軍把一套房子以620萬元賣給「好友」李鴻,企圖以市場交易的形式掩蓋權錢交易的本質,但該房產售價已遠遠高於市場售價185萬餘元。#

責任編輯:孫芸

相關新聞
杭州業主怒砸萬科售樓現場
杭州早期買家怒砸地產商打折促銷
借保障房之名 海南大興公務員小區
大陸保障房明年達高峰 民憂淪為牟利工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