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講廣東話似吵架」文化差異惹得禍

玫瑰谷路1號驅逐令無效 華裔租戶可繼續居住

玫瑰谷路(Rosedale Rd)1號是位於多倫多市中心的一處公寓,四週風景優美,入住率極高。(攝影:滕冬育/大紀元)

人氣: 65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7年06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周月諦多倫多報導)不久前,「玫瑰谷路(Rosedale Rd)1號」成了多倫多的一個熱詞。這是一棟四層出租公寓的所在地,引起大家的關注,並上升到「種族歧視」的高度,是租客間的糾紛引起的。現在終於有了結果。

幾年前,彭氏夫婦(Dot 與Paul Pang)入住玫瑰谷路1號,他們是這棟公寓入住的第一對亞裔租客。在搬入的6年間,他們與其他租客和房東之間的矛盾不斷升級。去年9月,房東以彭氏夫婦行為嚴重影響其他租客日常生活為由,下達了驅逐令。彭氏夫婦則將糾紛訴諸到房東與租客委員會 (Landlord and Tenant Board,LTB)。

本週一,委員會就此案作出裁決,駁回了房東下達的驅逐令。房東代表、公寓物業公司經理漢納(Aubrey Hannah)告訴《大紀元》,委員會的裁決是彭氏夫婦可以繼續住在公寓裡,驅逐令無效。

玫瑰谷路(Rosedale Rd)1號是位於多倫多市中心的一處公寓,四週風景優美,入住率極高。(攝影:滕冬育/大紀元)
玫瑰谷路(Rosedale Rd)1號是位於多倫多市中心的一處公寓,四週風景優美,入住率極高。(攝影:滕冬育/大紀元)

矛盾不斷升級

彭氏夫婦在2012年首次向業主投訴遭種族歧視,至2014年,二人報警表示不斷受騷擾。

玫瑰谷路(Rosedale Rd)1號是位於多倫多市中心的一處公寓,四週風景優美,入住率極高。公寓內租客,基本上是本地學者、高層管理、專業人士和退休人士。

彭先生告诉《大纪元》,他与太太都生于加拿大。他的父母来自香港。以前,彭先生供職於銀行,太太曾是一位記者。2010年夫婦2人遛狗時,發現大樓有空房出租,因看中公寓環境,他們便租房住了進來。

幾年前,彭氏夫婦(Dot 與Paul Pang)入住玫瑰谷路1號,他們是來自中國的移民,也是這棟公寓入住的第一對亞裔租客。(攝影:滕冬育/大紀元)
幾年前,彭氏夫婦(Dot 與Paul Pang)入住玫瑰谷路1號,他們是來自中國的移民,也是這棟公寓入住的第一對亞裔租客。(攝影:滕冬育/大紀元)

然而,在他們入住後,不愉快的事情接踵而來。

首先,入住第一天,彭氏夫婦說,在用公寓電梯搬家具時,彭太太(Dot Pang)在電梯內碰到一名老太太,彭太太打招呼說他們剛搬進來,誰知老婦叫他們滾開別擋道。此後,雙方之間矛盾不斷升級:彭太太說這名老婦偷他們種的花。此外,一位養狗的老婦以為彭太太是投訴她沒及時清理狗狗糞便的人。

因洗衣機有限,每戶洗衣服都有固定時段,在2011~2014年期間,夫婦倆發現,他們貼在洗衣房提醒其他租客自己洗衣時間的便條,被人亂塗寫上「不要忘記清理洗衣機內的狗毛,瘋狂的華人(Crazy Chinese)」。

彭氏夫婦說,為搞好鄰裡關係,他們在中國新年期間和聖誕節期間,也曾給鄰居買小禮物,邀請其他租客吃燒烤等,結果不但不管用,還使關係更僵化。

在2014年的一天,竟然有1名租客敲他們家的門,大喊大叫說,他們不應該住在這裡。氣極之下,夫婦倆叫來警察,警察警告了這名租客,2天後又發出第2次警告。

同時,大廈7個單位10名租客簽請願信,要求多倫多警方社區聯絡員,安排彭氏夫婦與其他租客會議,以討論各宗投訴和爭執。請願書寫到:「我們與彭氏夫婦的磨擦已經導致極大不快,並減低了我們享受社區和玫瑰谷路1號。我們希望彭氏夫婦與我們一起改變這種情況,就像我們希望與他們一起出力,而不要再尋求其他補救辦法。」

但夫婦2人認為,請願是種威脅,目的是趕他們走。

都是文化差異惹得禍?

幾年前,彭氏夫婦(Dot 與Paul Pang)入住玫瑰谷路1號,他們是來自中國的移民,也是這棟公寓入住的第一對亞裔租客。(攝影:滕冬育/大紀元)
幾年前,彭氏夫婦(Dot 與Paul Pang)入住玫瑰谷路1號,他們是來自中國的移民,也是這棟公寓入住的第一對亞裔租客。(攝影:滕冬育/大紀元)

在房東與租客委員會(LTBI)作證時,有3名租客作證說,彭氏夫婦說髒話,說話大聲,態度讓人感覺不友善,都曾和彭太或夫婦2人之間有不愉快經歷。

3名投訴人之一的、自2011年入住大樓的證人租客科爾(Henry Cole)在委員會上,講述了他於今年1月25日與彭太的遭遇。他聲稱當天下午,他和妻子在車庫遇到彭太,彭太盯著他們,在說一種外國語言。他承認自己聽不懂她在講什麼,但從其肢體語言和音量,猜測她是在講一些褻瀆的話,令他感到非常不舒服。

第2名投訴人Arcand先生聲稱,他在該大廈居住了16年。他於今年2月8日向業主投訴,稱2、3天前彭太在經過他時給他難看的臉色,並似在嘲笑他。經過雙方長久以來的矛盾,他常常要盡量躲避開彭氏夫婦。

第3名投訴人Sterpin女士在此居住了22年。她聲稱在今年2月6日取信時,遇到彭氏夫婦,當時他們在講中文,她並指彭太突然用英文說「神經病」和一句粗話,令她感到是在針對她。

彭太太則強調廣東話本來就是音量頗大,即使是正常講話也往往容易令外人感覺是在吵架。但是,她用英文說到「精神病」是因為她當時正在與丈夫討論一名親戚患有精神病的事情,而中國人講話常常是中英混合用。她也否認自己講了F字的粗語。

各方對裁決結果的反應

房東代表、物業經理漢納說,為解決糾紛,物業公司花了4.5萬請律師專門進行外部諮詢和調查。不過,現在終於收到委員會的裁決。漢納表示,物業公司尊重委員會的決定,不會再要求彭氏夫婦搬出去。他說,「沒有人受到懲罰,一切恢復正常。」

彭太太還沒有公開表明態度。她邀請媒體參加她今天(16日)上午11點在多倫多唐人街舉行的記者會。屆時,她會談她對裁決結果的看法。彭氏夫婦的律師薩德(Caryma Sa』d)也會出席記者會。

委員會裁決後,公寓內一位租客告訴記者,他希望今後居民們能夠和睦相處,尊重禮儀,這樣大家都會覺得很舒服。他說,比如,上周,他在車庫門口遇到彭氏夫婦。彭氏夫婦下車後從車庫走進公寓,他扶著門,讓彭氏夫婦先過,這是基本的禮儀。

他說,這裡不需要種族歧視。他在這棟公寓住了15~20年,他希望繼續住在這裡。

責任編輯:滕冬育

 

評論